食安快讯

【行业】食品添加剂的真相,你真的了解吗?

  • 日期:2025-08-06
  • 来源: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 阅读:20
  • 手机看

在消费需求升级当下,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与日俱增,由于各种因素影响,有些人往往对食品添加剂“谈虎色变”,然而,食品添加剂被誉为“现代食品工业的灵魂”,在食品生产、流通和餐饮加工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合法合规使用食品添加剂并不可怕,违法添加才应当警惕。

下面,就请跟随小编一起来认识一下食品添加剂吧。

一、食品添加剂:

现代食品工业的“合法助手”

您餐桌上的面包、饮料、酱油里,大多含有食品添加剂——它们是现代食品工业的“合法助手”。


我们国家所有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如防腐剂山梨酸钾、增稠剂卡拉胶)均已通过国家卫生行政部门严格的安全性评价和品种审批,制定、公布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者以公告形式发布,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GB 14880)和食品添加剂新品种公告。

在上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公告规定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限量内使用,能够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满足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等需要。

图片

1、安全有据:

食品添加剂风险评估是食品添加剂安全性审查及标准制定修订的科学基础,总体上遵循国际食品化学物风险评估一般原则,内容涉及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暴露评估和风险特征描述四部分。

✅ 危害识别:

目的是确定食品添加剂在特定条件下是否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内容涉及评估食品添加剂的化学性质、毒理学特性及其在食品中的预期用途和用量等。

✅ 危害特征描述:

目的是量化食品添加剂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的程度和可能性。

内容是基于危害识别的结果,进一步分析和描述食品添加剂与特定健康效应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或暴露-反应关系。

✅ 暴露评估:

目的是估计人群对食品添加剂的实际摄入量及其分布范围。

内容涉及需要考虑不同食品类别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消费者饮食习惯、食品加工和储存过程中的变化等因素。

✅ 风险特征描述:

目的是综合前三个步骤的信息,全面评估食品添加剂对公众健康的总体风险水平。

内容是将危害特征和暴露评估的结果相结合,得出关于食品添加剂安全性和适宜用量的结论。

图片

2、工艺必要:

食品添加剂的工艺必要性是指其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为实现特定技术目标所具有的不可替代性。

主要体现在保障食品安全与品质的基础需求、满足现代食品工业的技术需求、法规与科学评估的动态平衡、消费者健康与产业发展的平衡四个方面。

✅ 保障食品安全与品质的基础需求:

食品中的微生物繁殖是导致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

在无法通过高温、高盐、干燥等传统工艺完全抑制微生物的场景下,防腐剂是必要手段。比如山梨酸钾能抑制霉菌和酵母菌,延长面包的保质期。

食品添加剂还能通过改善质地,确保产品符合消费预期。比如乳化剂蔗糖脂肪酸酯防止油水分离,保证冰淇淋绵密口感。

✅ 满足现代食品工业的技术需求:

传统发酵工艺难以满足工业化生产的效率和一致性要求,若使用膨松剂碳酸氢钠在烘焙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就能使面包、蛋糕形成多孔结构,提升松软度。

为满足特定人群的营养需求,可在婴幼儿配方奶粉中添加维生素D和钙,弥补饮食中营养素缺口。

 ✅ 法规与科学评估的动态平衡:

“在达到预期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使用量”“不应掩盖食品腐败变质”是食品添加剂使用的重要原则。

因可通过生产工艺改良、包装技术优化、冷链运输保鲜等途径达到同样效果,2025年2月8日起实施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24)删除了部分工艺必要性不足的食品添加剂,如规定偶氮甲酰胺不得在各类食品中使用;删除了脱氢乙酸及其钠盐在黄油、浓缩黄油、淀粉制品、面包、糕点、焙烤食品馅料及表面用挂浆、预制肉制品、肉罐头、果蔬汁(浆)类食品中的使用,确保名单科学更新。

✅ 消费者健康与产业发展:

风险与收益的权衡、产业创新的驱动也是评价工艺必要性的重要因素。

个别食品添加剂如亚硝酸钠,虽然因有潜在风险在餐饮环节被禁止使用,但其在食品生产环节特定食品中的使用是经过严格评估的,GB 2760-2024规定在腌腊肉制品和西式火腿生产中的残留量分别为30 mg/kg、70mg/kg,远低于其在人体内代谢物亚硝胺的致癌剂量,且其抑制肉毒杆菌作用显著降低了食物中毒甚至是致命风险。

另外,工艺必要性驱动企业研发更安全、高效的替代方案。例如,天然防腐剂乳酸链球菌素因消费者偏好而被更多应用,尽管其成本较高,但头部企业通过技术优化逐步扩大了使用。

二、违法添加:潜伏的“健康炸弹”


当本不该出现的甜蜜素加入馒头,当苏丹红伪装成“辣椒红”,当甲醛化身“防腐秘方”……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及非法添加,才是舌尖上安全真正的“健康炸弹”!

图片

1、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

合法食品添加剂用错地方就违法

✅ 馒头添加甜蜜素:

因馒头为主食,人群摄入量较大,超范围添加的甜蜜素有可能增加肝肾负担。

✅ 生湿面制品添加脱氢乙酸钠:

因生湿面制品为主食,人群摄入量较大,超范围添加后其在人体代谢中降解的物质对健康损害的风险将会增加。

图片

2、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使用限量是健康生命红线

✅ 蜜饯中二氧化硫超标10倍

有可能危害呼吸等系统。

✅ 饮料叠加多种甜味剂(阿斯巴甜+安赛蜜+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乙酰磺胺酸)

即使单种甜味剂使用量不超标,但总量也可能突破使用限量规定。

图片

3、非法添加:

工业原料、非食用物质等

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

根本不属于食品添加剂

✅ 苏丹红(辣椒酱染色):

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RAC)列为三类致癌物,可诱发动物肿瘤,尚不能确定对人类有致癌性,但其代谢产物对人可能致癌。

 吊白块(面粉、腐竹漂白):

摄入后可分解为甲醛和亚硫酸盐,损害人体健康,严重时可致休克。

✅ 硼砂(肉丸增弹):

在人体内很难被代谢,容易形成蓄积性中毒,最终导致肝肾损伤,严重时可致休克。

三、关键区分:三招识破陷阱

图片

✅ 查身份:

对照GB 2760-2024等标准查询食品配料表中的食品添加剂是否合法,可通过微信小程序搜索“GB 2760”,输入食品添加剂名查询。

对照《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保健食品中可能非法添加的物质名单》查询非食用物质,如酸性橙Ⅱ属于非食用物质。

✅ 盯位置:

食品配料表中,食品添加剂排序越靠后用量越少;若防腐剂、相同色泽着色剂、抗氧化剂排前三,要警惕超限量添加的可能。

✅ 反常识:

鲜面条三天不馊?酱菜无防腐剂标注却半年不坏,饮料甜到发苦?当心超范围超限量添加,甚至非法添加!


自2025年6月开始,江苏省食药安办等六部门围绕加强农业、海关和工业源头治理、实施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全程监管、规范食品生产加工和餐饮服务环节使用监管、强化协同执法和社会共治等方面内容,已在全省范围内部署开展食品添加剂滥用问题综合治理工作,严厉打击食品添加剂滥用和非法添加等违法违规行为。

如您遇到相应的涉嫌违法违规行为,欢迎拨打12315举报——您的每一次监督,都在维护“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