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食品”是指新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新品种和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生产前必须要进行申报与评审,经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下文简称为卫健委)评审批准后,才可进行生产销售。为方便各企业对“三新食品”申报情况的了解,中食安信根据卫健委发布的信息详细整理了2025年10月“三新食品”的申报审批内容,并对其中几个关键原料展开分析,详情如下:
巴西甜蛋白:“植物源天然甜味+低卡王者”的双重惊喜
巴西甜蛋白(Brazzein)是天然存在于非洲Oubli果实中的甜味蛋白,其甜味强度为白砂糖的1000~2000倍,但热量却可以忽略不计。巴西甜蛋白的甜味来源于和味觉受体T1R2/T1R3的特异性结合,触发甜味信号传导从而引起甜味反应,且口感纯正,不会出现明显的甜感滞留。此外,巴西甜蛋白已通过美国FDA的GRAS(一般公认安全)认证,是食品工业中极具潜力的“天然高倍甜味剂”。
在“减糖控糖”的全球趋势下,特别是那些追求“极致低卡”的消费者(比如健身人群、控糖达人),巴西甜蛋白可凭借“天然、高倍、安全”的特性,其比传统甜味剂更“天然”,比糖醇类更“无负担”,有望在功能饮料、无糖零食等领域实现对人工甜味剂的替代,成为食品添加剂行业极具发展潜力甜味剂之一。
越橘提取物:“护眼刚需”的食品应用热潮
越橘(Vaccinium vitis-idaea)的核心活性成分为花青素类物质,归属于水溶性黄酮类化合物,其明确的功效机制与工艺上的必要性,契合新食品原料申报的核心导向。
从营养代谢学分析,越橘花青素分子结构中的多羟基苯环,是清除自由基(ROS)的主力军,能有效抑制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光氧化损伤,减少蓝光对眼部的伤害;同时,该类成分可通过血-视网膜屏障在视网膜中富集,强化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生理功能,间接促进视紫红质再生,从而改善暗适应能力和视觉敏锐度。此外除了核心的护眼功效,其抗氧化能力也很出众。
在“人均电子屏”的数字化时代,长时间用眼引发的视觉疲劳、视力损伤等问题已广泛覆盖青少年学生、职场办公人群及中老年群体,“护眼”已成为全民共性刚需。越橘提取物可凭借天然来源的花青素类成分及明确的护眼功效,成为满足该市场需求的优质原料,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与申报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与越橘同属杜鹃花科越橘属的蓝莓,其相关提取物(后规范命名为蓝莓花色苷)已于2023年5月通过卫健委的批准(公告链接:https://www.nhc.gov.cn/wjw/c100175/202305/73c45ca2e14f4616829d4e77195130b9.shtml),后续申报越橘提取物相关新食品原料时可参考借鉴其质量规格标准等资料。
结合新食品原料申报的行业实践与规范趋势,中食安信通过汇总比对已批准或处于征求意见阶段的植物提取物类新食品原料发现,该类产品多以来源和核心有效功能成分进行命名,例如蓝莓提取物(后更名为蓝莓花色苷)、马奇果提取物(后更名为马基莓花色苷)、接骨木莓提取物(后更名为接骨木莓花色苷)等,中食安信建议后续进行植物提取物类新食品原料申报时,规范申报产品名称,减少后续申报材料的修改调整,提升申报效率。
此外,中食安信对2025年10月“三新食品”的整体受理审批数量进行统计:卫健委共发布21例受理审批,整体数量较上月大幅减少。本月新食品原料受理3例;食品添加剂新品种17例,其中受理7例、征求意见10例;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受理1例。
其中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申报项目中,母乳低聚糖(HMOs)共有4例申报产品,其中受理1例、征求意见3例,自2021年起,HMOs共计申报67例。其中,已对2’-岩藻糖基乳糖(2’FL)、3-岩藻糖基乳糖(3FL)、3’-唾液酸乳糖钠盐(3’-SL)、6’-唾液酸乳糖钠盐(6’-SL)、乳糖-N-新四糖(LNnT)和乳糖-N-四糖(LNT)进行公开征求意见;目前获批19例,包括2’FL 16例、LNnT 3例,所有获批产品均为遗传修饰微生物来源。中食安信已成功完成其中2例的申报,在该类项目申报方面具有丰富的成功经验。其余HMOs项目中,处于受理阶段的有2例、延期评审的有37例、已出审查意见的为2例、不予行政许可的为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