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快讯

8人制售假蜂蜜获刑 食品类犯罪最高刑死刑

  • 日期:2016-12-11
  • 来源:法邦网
  • 阅读:354691
  • 手机看

导读:8人因制售假蜂蜜被判人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获刑一年以上。食品类犯罪最高刑至死刑,那么,食品类犯罪有哪些罪名,又如何定罪量刑呢?

一、8人制售假蜂蜜获刑

华商报汉中讯12月9日,汉中市汉台区法院公开审理一起制假售假蜂蜜的案件,杜某某等8人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被判处一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今年8月12日,杜某某和兰某某从四川省汉源县携带制作假蜂蜜的原料来到汉中,入住汉台区虎鑫晶招待所,用白糖、明矾、香精等原料制作假蜂蜜。8月23日,被告人康某某、李某、康某甲、罗某、康某乙五人也来到汉中,入住同一家招待所,杜某甲于8月30日入住该招待所。他们制作假蜂蜜冒充正宗土蜂蜜,销售到汉台区、洋县、西乡、城固、勉县、南郑等地。

9月8日,汉中市公安局汉台分局食品药品犯罪侦查大队联合汉台区食药监局对鑫晶招待所检查时,现场从8名被告人随身携带的物品中检查出1袋白色粉末状物体及制作好的疑似蜂蜜两瓶。白色粉状物体经检测为明矾,疑似蜂蜜经检验,铝残留量分别为158.09mg/kg、197.285mg/kg,严重超标。

汉台区法院认为,8名被告人制作、销售假蜂蜜的行为触犯了《刑法》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的非法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8名被告人中,有两对父女,他们制作的假蜂蜜成本价每斤3元,以每斤8~30元销售,并已销售掉500公斤。

二、食品类犯罪最高刑死刑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频触底红线,国家从各方面加强食品安全管控,而最严厉的刑法,也对食品安全犯罪做了详尽的规定,最高刑可至死刑。食品安全类犯罪主要有以下几个罪名:

1、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第140条 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罪:第143条 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3、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第144条 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致人死亡或者对人体健康造成特别严重危害的,依照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的规定处罚。

由条文可知,生产、制造假冒伪劣、有毒有害食品的,不要求一定要造成危险结果才构成犯罪,只要其产品被检查出含有“足以危害身体健康”的,就可能构成相关的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