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直播电商行业发展迅猛,在为消费者提供便捷购物体验、有力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诸多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虚假宣传、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其中,严重损害了消费者权益。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接收直播带货投诉举报40.2万件,同比增长19.3%。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在2025年直播带货食品安全行政指导会上着重强调,要保障新业态新模式下的食品安全,致力于推动平台经济迈向规范健康发展的轨道。 PART.1 食品直播带货频“翻车”
市场监管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2025直播电商行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24年直播电商商品交易总额(GMV)超4.5万亿元,占网络零售额近1/3。直播电商行业的突飞猛进,新业态新模式为食品销售带来新的可能,但与此同时发生的还有大量的“翻车”事件。
“家人们,纯天然酱牛肉,不含防腐剂,满100元立减20元,活动仅限今晚,买到就是赚到”“线下店铺一箱近千元的酒,直播间下单只需两位数”……直播间类似话术,人们并不陌生。但是,买到真的就是赚到吗?
此前,就有不少主播因涉嫌虚假宣传等问题“翻车”。如东北雨姐售卖不含红薯的红薯粉、小杨哥带货“香港美诚月饼”翻车,以及被网民热议的用槽头肉制作梅菜扣肉预制菜等,一系列事件让消费者对直播间里食品产生信任危机。
有些消费者反映购买的产品并非直播间里展示的产品。一位消费者表示,自己曾在直播间购买了一袋牛杂煲,直播视频显示,一大袋中包括“牛肠牛肚、牛腩牛肉筋”等,但收到的商品整袋都是牛肺渣。
还有些消费者在直播间购买到假冒的无糖食品。在某电商平台销售的一款荞麦锅巴评论区有消费者留言:“主播说自己患有2型糖尿病,吃这款食品不升糖。我想大家都是‘糖友’,信任他的解说,于是下单,但吃了一包后,血糖指数大幅上升。”
业内人士认为,直播带货应该严格把控食品质量底线,头部主播、直播机构售卖劣质食品不仅令消费者“糟心”,更令消费者“寒心”。
PART.2 直播带货当守底线
网络主播往往拥有较大的流量,通过直播带货抽成可以将流量变现,但由于专业知识储备不足、高额佣金诱惑等原因,很多网络主播可能对其直播间销售的商品尤其是食品并不了解。
“一些头部网络主播有自己的选品团队,且有相应的选品标准。在带货食品等商品时,消费者出于对主播的信任而选择在其直播间消费,通常能避免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实现‘双赢’。”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薛军表示,有些主播由于没有选品团队,或者选品团队风险把控能力不足,就容易沦为一些不法商家的“围猎”对象,若网络主播将食品安全问题置之脑后,严重时便会侵害消费者权益,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
根据食品安全法,消费者因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受到损害的,可以向生产者、经营者要求赔偿损失。直播带货的主播是不是经营者呢?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网络与信息法研究室副主任周辉表示,根据电子商务法,如果主播直接参与商品销售,如自建供应链、私下交易等,构成电子商务经营者,对其销售的商品造成的损害应承担赔偿责任。
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马丽红表示,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与此同时,直播带货主播也可能要承担广告的相关责任。周辉表示,根据《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网络主播通过直播带货,构成商业广告的,应当依法承担广告主的责任和义务。在主播自主带货模式中,主播既是广告主,也是电子商务经营的主体,其扮演多重角色,意味着也要承担多重责任,比如民事责任、行政责任,情节严重的还要承担刑事责任。
直播间内的食品属于“先付费,后品尝”。马丽红认为,一方面,直播平台应压实责任主体,依法加强平台监管及治理,对食品类主播进驻要严格把关,在合同条款设置上提高主播的违约责任风险,对其发布的广告也要进行必要的审核,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时要及时跟进处理,避免造成更大的群众健康安全损失。另一方面,带货主播应重视消费者权益保护,加强对供应商的审核,绝不售卖有问题的食品,杜绝虚假宣传,不能为赚取流量、获取高额利润铤而走险,进而触碰法律红线。作为消费者也应尽量避免购买来路不明的“三无”产品,出现问题时要积极维权,保留好相关的证据,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薛军认为,食品安全是“舌尖上的安全”,直播带货应对食品等商品设置一定门槛,避免一些不法商家与无底线主播联手坑害消费者。虽然法律上明确了带货主播的相关责任和义务,但仍应完善立法,将食品安全风险把控关前移。
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直播电商平台和带货主播企业等食品新业态、新模式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首先,必须严格落实食品安全责任。针对抽检中发现的问题,相关企业要迅速采取风险控制措施,深入排查内部管理漏洞与制度建设缺陷,全力确保经营活动合法合规。其次,要牢固树立食品安全意识,将食品安全视为企业发展的核心与根基。以“一失万无”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全力以赴确保食品安全“万无一失”。最后,充分发挥平台资源优势,合理配置流量资源,助力产品质量过硬、食品安全有保障的商户提升流量利用效率,从而推动整个平台内商户食品安全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