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快讯

【原创】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进程追踪及解读

  • 日期:2019-03-21
  • 来源:中食安信
  • 阅读:353316
  • 手机看

2018年底,保健品公司权健涉嫌传销和虚假广告引起全社会对保健品市场的关注。2019年1月8日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13个部门宣布,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开展为期100天的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

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进程如下:

2019.01.07关于展开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的通知

市场监管总局等13个部门联合发布了《联合治理“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方案》,本次行动整治重点为重点行业及领域、重点场所及区域、重点时段、重点行为,其中整治重点行为包括虚假宣传、组织虚假宣传行为;虚假违法广告行为;保健食品中的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及宣传治疗作用的行为;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行为;无证无照经营行为;价格违法行为;故意拖延或无理拒绝消费者合理要求行为;直销企业、直销员及直销企业经销商的违规直销及传销行为;相关企业或个人未经许可经营旅行社业务等行为;以“保健”为名开展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等。

2019.01.08多部门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启动

本次“百日行动”从2019年1月8日开始,为期100天。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民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卫生健康委、广电总局、中医药局、药监局、网信办等13个部门将在全国范围内加大对“保健”市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行为的事中及事后监管力度,依法严厉打击虚假宣传、虚假广告、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扰乱市场秩序、欺诈消费者等各类违法行为。 

2019.01.09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开展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的公告

此次专项行动重点围绕与人民群众日常消费密切相关的行业和领域,集中整治社会关注度高、反映强烈的食品(含保健食品),宣称具有“保健”功能的器材、用品、用具,日用消费品,净水器、空气净化器等小家电,玉石器等穿戴用品,声称具有“保健”功效的服务等重点行业及领域中存在的虚假宣传、虚假广告、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违规直销和传销,以及以“保健”为名开展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保护广大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2019.01.29市场监管总局关于保健食品标签管理相关规定的公告(征求意见稿)

该征求意见稿中要求保健食品标签上应当设置特别提醒区及特别提醒。且特别提醒区应位于最小销售包装包装物(容器)主要展示版面,所占面积不应小于其所在面的30%。特别提醒区内文字与特别提醒区背景应当有明显色差。特别提醒应当使用黑体字印刷,包括以下内容:

保健食品不具有疾病预防、治疗功能。

本品不能代替药物。

 2019.01.30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商务部共同召开直销企业集体约谈和提醒告诫会

市场监管总局价监竞争局、商务部市场秩序司负责人对直销企业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要高度警醒,认清直销行业存在问题的严重性;二是要高度自觉,确保企业经营活动不触碰法律底线;三是要高度重视,严格按要求抓好整改落实,维护社会稳定。

2019.02.13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联合工作组会议在市场监管总局召开

截至1月30日,全国共立案1298件,案值21.8亿元,结案287件,罚没款5666.6万元。 

会议决定,自2月18日起,13部门将联合组成13个督导组,赴全国开展督导,重点督导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六个整治重点”,整治“十项违法行为”,落实“十一项任务分工”等工作开展情况、违法行为惩处情况、综合治理和社会共治工作情况。

2019.02.14商务部已经暂停办理直销相关的审批、备案等事项

目前,商务部已经暂停办理直销相关的审批、备案等事项,正在积极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开展保健市场整治工作。同时,在清理整顿的基础上,我们将推动完善直销相关的法规制度,与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协调配合,严格规范市场准入,加快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直销行业监管体制,建立直销企业和主要从业人员信用“黑名单”制度,加大违法失信的成本,促进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2019.03.11市场监管总局局长张茅:未来要改革现有的保健品注册制度

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主题记者会。市场监管总局局长张茅表示,开展保健品市场乱象整治百日行动以来,截止到3月1日,已经立案4865件,案值总额达51.7亿元。保健品整治工作不局限于百日,未来要改革现有的保健品注册制度,更多地由企业自我申明、自我承诺,实事求是,不得夸大。

2019.03.14市场监管总局发布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工作情况

截至3月10日,全国共出动执法人员117万人次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商品进行检查,共立案6535件,结案2290件,案值77.9亿元,罚没金额2.68亿元,移送司法机关案件174件。在各地查办的案件中,虚假宣传及虚假广告案件数量占比最高,两类案件共立案2531件,占比38.7%;结案733件,占比32%。违规直销和传销案件案值和罚没金额最高,案值49.54亿元,比占63.6%;罚没款1.94亿元,占比72.4%。移送司法机关案件主要涉嫌传销、危害食品安全等违法犯罪行为。 

2019.03.15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向社会公开征集建立“保健”市场乱象整治长效监管机制意见的公告

为有效遏制“保健”市场乱象,形成持续整治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百日行动”联合工作组拟研究建立常态化、制度化、法制化的长效监管机制,切实维护市场秩序和广大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局面。意见反馈截止日期为2019年4月20日。

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督导工作汇总如下:

截至2019年3月14日,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督导组分别前往北京、天津、四川、山东、山西、上海、浙江、陕西、辽宁、重庆、湖北、湖南、福建、河北、云南和黑龙江展开督导工作,听取当地各单位开展“百日行动”的工作汇报,并实地走访相关单位进行现场检查,其中包括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宝健(中国)有限公司、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山东东阿阿胶健康管理连锁有限公司、玫琳凯总公司、完美公司等企业。

市场监管总局公布 “百日行动”典型案例汇总如下:

2019.01.30市场监管总局公布一批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典型案例

成都市查处聚鹏商贸有限公司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食品案;河南鹿邑县查处生产销售假药案;四川宜宾市查处假借四川电视台新闻频道名义搞“保健”商品促销案;新疆沙雅县查处沙雅县权健自然医学康复中心虚假宣传案;天津武清区查处网络传销食品案等14个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经典案例被公布。

2019.02.21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百日行动”执法典型案例

辽宁省东港市查处于开平虚假宣传凝胶糖果等具有治疗作用案;上海查处白寿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五分公司无证食品经营和发布虚假广告案;浙江省绍兴上虞区查办向老年人销售假药案;浙江宁波海曙区查处浙江盛世红瑞健康产业有限公司虚假宣传案等16个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经典案例被公布。

2019.03.15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百日行动”执法典型案例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查获“保健”品店销售假药案;山东青岛市查处青岛欧琳元商贸有限公司组织策划网络传销案 ;湖南省湘潭市查处杨开军虚假宣传案;海南查处三风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案等15个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经典案例被公布。

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阶段性成果如下:

截至3月10日,全国共出动执法人员117万人次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商品进行检查,共立案6535件,结案2290件,案值77.9亿元,罚没金额2.68亿元,移送司法机关案件174件。在各地查办的案件中,虚假宣传及虚假广告案件数量占比最高,两类案件共立案2531件,占比38.7%;结案733件,占比32%。违规直销和传销案件案值和罚没金额最高,案值49.54亿元,比占63.6%;罚没款1.94亿元,占比72.4%。移送司法机关案件主要涉嫌传销、危害食品安全等违法犯罪行为。 

解读:

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进程现已过大半,市场监管总局及各地市场监管部门集中整治了诸多保健食品相关的违法违规行为。中食安信认为:

涉及保健食品生产、宣传和销售的企业或直销企业应根据《联合治理“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方案》中提到的重点整治行为等方面积极展开自查,同时应密切关注相关法律法规的变化,确保企业自身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合法合规性。

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后期,市场监管总局及各地市场监管部门仍将严管到底。中食安信认为,保健食品企业首先应增强合法合规的意识,重视合规风险管控,只有在保证合法合规的前提下,企业才能走得更远、更稳。其次企业要经常开展自纠自查,必要时可以借助第三方审查的机制,最终确保产品达到合法合规的要求。最后,无论是作为生产企业还是经营企业都应秉承对消费者和社会负责的态度,逐步规范保健市场,从而减少保健食品市场乱象的发生。

关于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的后续进程的追踪,中食安信也会持续关注并进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