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快讯

食药领域两会代表委员议国是、谋良策、出实招、新提议

  • 日期:2018-03-10
  • 来源:中国医药报
  • 阅读:352900
  • 手机看

“一带一路”拉动食药行业新发展

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加大西部、内陆和沿边开放力度,拓展经济合作新空间”。新的政策红利即将释放,食品药品行业如何抓住机遇,助力“一带一路”建设驶入快车道?代表委员们纷纷献计献策。

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吴晶建议,“以食为媒”,发挥中华美食促进人文交流的作用。据吴晶委员介绍,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已将餐饮作为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在世界范围内大力推广。吴晶委员建议,首先要找准发力重心,将中华美食列入“走出去”发展重要内容,强化功能定位,做好专项规划,全面对接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其次要聚焦工作重点,壮大中华美食的海外实力。以国际化、品牌化为目标,鼓励国内中餐企业在海外做大做强,树立中华美食全球形象。第三要发挥侨胞优势,支持以中餐馆为载体,以文明表达、文化交流、厨艺展示为功能导向,积极开展菜品创新、厨艺交流和文化宣传,打造中华美食文化“走出去”的前沿阵地。相关部门要强化中华美食“走出去”的政策支持,通过适时启动中华美食海外提升计划、探索设立中华美食海外发展基金等方式,加快推动中华美食在海外落地生根。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任、党委书记卢江表示,要配合我国外交大局和“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建立和完善既融入国际又具有中国特色的食品安全技术支撑和治理体系,为世界食品安全治理、国际食品贸易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她建议,要在食品安全技术人员出国政策制定和参与食品安全技术支撑的国际组织活动上下功夫,在加强与国际标准接轨、推动大数据应用共享、提升话语权等方面全面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努力形成有中国特色的食品安全技术支撑体系和食品安全治理新模式。

全国人大代表、步长制药总裁赵超建议,对中医药产业进行“一带一路”规划,推进中药产品海外注册,促进中医药文化输出。赵超代表认为,应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推动国际共享,增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的合作,加强中医药科技支撑和人才培养,健全中医药法规政策和管理体系,提升中药制造和中医健康服务水平。通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打造中医药交流合作平台,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形成价值链,实现共赢共享。同时,还应加强政府间在传统医药领域的合作,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大开放、大融合、大共享。

推动“传统监管”向“智慧监管”转型升级

全国政协委员、贵阳市副市长魏定梅建议,建立全国统一的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化平台,推动“传统监管”向“智慧监管”转型升级。

“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探索食品药品质量安全数据分析应用模式和方式,通过定期汇集、挖掘、分析现有数据资源,实施‘智慧监管’,用‘机器换人’弥补监管力量不足。”在魏定梅委员看来,建立食品药品 “智慧监管”体系,需要国家、省、市、县各级按照统一标准建设,才能实现数据沟通共享。

魏定梅委员建议,紧密围绕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大局,推进“互联网+”行动和大数据发展,创新监管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模式,构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工作新格局。针对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面临的重大问题,开展科技共性和关键技术研发,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加强科研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创新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手段,提升监管效能。重点围绕行政审批、监督检查、稽查执法、应急管理、检验监测、风险评估、信用管理、公共服务等业务领域,实施“互联网+”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项目,推进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大数据资源共享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