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快讯

40家中国食品行业组织发布公约 反对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行为

  • 日期:2018-08-04
  • 来源:新华网
  • 阅读:353189
  • 手机看

2017年7月初,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等9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在全国部署开展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工作,并取得重要成效。为全面贯彻落“四个最严”要求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反对和抵制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现象,强化生产经营企业诚信守法,创建共建共享食品安全治理格局,宣扬食品产业正能量,在2018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期间,由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指导,中国40家国家级食品行业组织共同发起实施反欺诈和虚假宣传公约宣传活动。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特殊食品注册管理司张晋京专员在活动上表示,近年来中国食品安全形势不断好转,但也有一些生产经营者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意识还不强,有的为了牟取利益,不惜铤而走险违法犯罪,食品安全问题仍时有发生,与民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还有不小差距。其中,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问题比较突出,社会反映强烈。

  他指出,食品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利益广泛。解决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问题,根本上是要推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希望行业组织积极发挥作用,营造尚德守法、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形成社会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会上,由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会长、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边振甲宣读《食品行业组织反欺诈和虚假宣传公约》。

公约全文如下:

一、督促食品保健食品生产经营者和进口商落实主体责任,督促第三方平台经营者、广告发布单位和相关方履行法律责任,尚德守法,诚实守信,杜绝欺诈和虚假宣传。
二、建立健全行规行约,规范企业竞争行为,创建和维护公平的营商环境,推动形成不敢、不想、不做欺诈和虚假宣传的良好行风。
三、持续监测行业欺诈和虚假宣传问题,自觉通报信息,积极分析原因,全力推动整改,主动开展风险交流预警。
四、加强法规政策宣贯培训,鼓励企业依法主张权利,支持企业内部人员投诉举报,及时发现处置欺诈和虚假宣传问题线索。
五、鼓励企业互相监督、互相促进,担当社会责任,维护食品行业整体荣誉,推动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六、密切与政府有关部门沟通协作,及时反映行业诉求和意见建议,配合开展监管工作,共治违法行为,共享治理成果。
七、针对舆论热点和社会关切,及时主动发声,科学解读,消除公众疑虑。努力推动媒体科学客观报道,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八、积极引导科学、理性消费,提高广大消费者对欺诈和虚假宣传的辨识能力,提升自身维权意识。
九、充分发挥科研院所等技术力量作用,共同推动科技创新,提升科学管理,推动产业升级。
十、积极开展行业内部和跨行业合作,发动全社会力量,共同提升食品安全水平。

这十条公约,既是行业组织坚定开展整治行动的支持,也是践行责任,履职履责,主动担当的承诺。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食品消费大国。然而道德诚信滑坡,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严重损害了消费者利益,扰乱了市场秩序,制约了产业发展。面对这一顽疾之痛,除了政府监管部门的主动作为,行业企业更应该担责担当,在反欺诈和宣传工作上一定大有可为。可以说,行业商协会既是沟通政府、企业和市场的桥梁与纽带,又是社会多元利益的协调机构,也是实现行业自律、规范行业行为、开展行业服务、保障公平竞争的社会组织,具有巨大的社会潜能。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作为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主管的全国性食品行业组织,将认真落实公约十条,积极行动,统筹协调自身发展与行业发展、政府监管与自律规范、社会诉求与会员权益的关系,认真扎实开展相关工作。

参加公约签署的40家协会: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糖业协会、中国酒业协会、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中国培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中国饮料工业协会、中国罐头工业协会、中国植物油行业协会、中国调味品协会、中国食品和包装机械工业协会、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中国饲料工业协会、中国奶业协会、中国肉类协会、中国兽药协会、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中国绿色食品协会、中国蜂产品协会、中国食用菌协会、中国商业联合会、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副食流通协会、中国蔬菜流通协会、中国果品流通协会、中国农产品流通经纪人协会、中国烹饪协会、中国保健协会、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中国营养学会,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中国欧盟商会,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中国电子商务协会食品医药产业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