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快讯

【行业】进口食品乐享中国市场红利

  • 日期:2020-11-06
  • 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
  • 阅读:272464
  • 手机看

经济稳定发展支撑、消费升级需求释放、贸易新业态和贸易便利化助推……中国进口食品和农产品市场规模持续扩容,为全球企业带来了发展红利。

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1.1、2.1和2.2号馆,近百个国家和地区的上千家企业汇聚在食品及农产品展区,重点展示乳制品,蔬果和农产品,饮料和酒类、肉类,水产品和冷冻食品,休闲食品、甜食、调味品,综合食品六大类产品,带来一场全球舌尖盛宴。“食品及农产品展区是本届进博会中参展国别和企业最多的展区之一。”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副会长于露告诉国际商报记者,疫情并未影响境外企业的参展积极性。本届进博会,很多企业铆足劲儿要展示推介自家的特色优势产品,部分食品企业已经报名签约第四届进博会。

潜力巨大

中国进口食品和农产品的市场潜力巨大,即便今年遭遇疫情冲击,相关产品进口仍然保持了较快增速。

据食土商会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1-7月,中国进口农产品955.4亿美元,同比增长13.5%;进口食品607.1亿美元,同比增长22%。

“2020年以来,在欧美等食品市场进口需求低迷和疫情对国际食品供应链产生严重影响的大背景下,中国进口食品和农产品仍保持两位数增速实属来之不易。”于露分析道,从具体产品品类看,肉类和粮油类产品的进口需求较为旺盛,延续了去年的高增长势头。

今年前7个月,中国进口的猪肉、牛肉、鸡肉及杂碎数量分别增长1.5倍、41.5%和99.1%;玉米、小麦和豆油进口量分别增长30.4%、1.3倍和32.6%。此外,泰国榴莲、新西兰黄油、智利樱桃、澳大利亚葡萄和美国橙子等产品的进口量均呈两位数增长。

同时,疫情冲击也在部分进口农产品品类上有所体现。前7个月,尽管存在价差、人民币升值等利好因素,但乳品、水果和植物油等产品的进口增速只有去年全年的四至五成。

紧抓机遇

伴随进口热度的不断提升,中国食品和农产品的进口来源地也更为多元,全球优质产品加速进入中国市场。

据介绍,中国的进口食品来源地已经由2018年的185个增加到2019年的189个;年度进口额也相应由735.7亿美元提升到908.1亿美元,同比增长23.4%。

今年1-7月,按金额计算,中国进口食品前十位来源地依次为新西兰、巴西、澳大利亚、美国、泰国、加拿大、智利、印度尼西亚、越南和俄罗斯联邦,进口额合计占全国进口食品总金额的57.3%。其中,前三大市场来源地的进口金额分别为:新西兰53.1亿美元、巴西46.2亿美元、澳大利亚45.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5%、107.5%和4.9%。

同期,进口金额排名前三位的品类为:肉类及制品(进口金额182.8亿美元,同比增长96.8%)、水海产品及制品(进口金额78.8亿美元,同比下降7.9%)、乳品(进口金额73.4亿美元,同比增长5.9%),进口额合计占进口食品总金额的55.2%。

在疫情对国内外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冲击下,中国进口食品市场也在发生一系列变化。对此,于露提示企业关注一些趋势性转变,有针对性地加以应对。

从产品的角度看,在全球疫情大流行的背景下,国内消费者对进口食品的关注点从高品质更多转向产品的营养和健康特性。“进口的天然食品、有机食品、功能性食品将更受中国消费者青睐,进口休闲食品和饮料等如能增加健康元素也会更有销路。”于露表示,动植物蛋白产品需求亦持续攀升,植物基产品、人造肉等产品成为进口食品市场新的增长点。同时,现阶段,进口食品的安全性和国际食品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也受到中国消费者的更多关注。

在进口渠道和营销模式上,跨境电商进口和直播带货带来的新机遇也是企业不容忽视的。疫情导致的国际交往受阻将倒逼国际食品品牌企业和加工厂加大对跨境电商渠道的投入,并利用短视频、直播等新工具与中国消费者直接沟通,建立粘性。目前,一批专业的进口食品园区正在升级打造直播基地,将为境外企业和国内食品进口商的进口食品集散和市场营销赋能。

合作共赢

在促进行业上下游融合交流、衔接供需方面,进博会自2018年举办以来,溢出效应持续显现。

进博会的举办进一步促进了中国进口食品来源地的多元化,推动了进口食品的大众化消费以及国内外食品标准的交流和接轨。雀巢、达能、国际四大粮商(美国ADM、美国邦吉、美国嘉吉、法国路易达孚)等世界500强企业通过进博会平台将全球先进的理念、技术、产品带到中国。萨尔瓦多咖啡等不少此前在中国鲜为人知的产品,借由进博会打开了中国市场渠道。在关税降低和进博会效应的作用下,越来越多的进口水果和水海产品以更加亲民的价格呈现在市场中,走进中国消费者的日常生活。

“引领进口食品市场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进博会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健康新品、精品参展。”于露表示,当前,海外疫情尚未得到根本遏制,国际交往受到了很大影响,部分食品进口监管趋严,但中国人的乐观、包容和日益增长的消费力为进口食品市场的持续增长提供了坚实保障,预计2020年进口食品总体仍将保持两位数增长。

食土商会作为服务、协调和指导中国农、林、水产、食品、土畜等行业进出口经营活动的重要行业组织,倾力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进口食品实现精准的产销对接,已搭建起“以一个平台为支撑、以供需精准匹配为抓手、以行业权威信息发布为基础”的全方位、立体化的服务模式。

以2018年成立的进口食品公共服务平台为例,该平台可提供基础翻译、配方审核、通关测试、样品申领、法律支持、海外OEM生产对接等专业的在线服务,还可为进口食品企业打造自有品牌提供品牌命名、包装设计、商标注册等全案定制服务。今年以来,该平台已经或计划为韩国农水产食品流通公社、全日本稻米协议会、意大利电商协会、中泰商会、波兰MLEKOVITA牛奶工厂、德国艾堡啤酒工厂等国外知名机构和企业开展精准宣传和推广活动,与巴西、白俄罗斯、阿塞拜疆等驻华使馆共同举办了农产品在线推介会。

截至今年上半年,进口食品公共服务平台已有会员企业1886家。其中,国内采购商855家、海外供应商1031家,平台集成的总SKU为28962个,涵盖休闲食品、酒饮、乳品、粮油等品类。

在商务部指导下,食土商会定期发布大宗农产品进口信息报告,并将在本届进博会上发布《2020中国进口食品行业报告》《2020中国进口食品标准手册》及相关国别、商品报告。

受疫情影响,作为全球少有的保持经济正增长的国家,中国为跨国食品企业提供了全新的市场机遇。同时,中国正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于露建议跨国食品企业充分发挥其产品质量和技术优势,在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等方面与时俱进,并与中国的行业组织和企业进一步加强合作,分享中国发展机遇。而跨国食品企业在中国的本土化经营和持续创新,也为其全球化经营积累了更多经验、数据和创新模式,有助于为世界人民创造更多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