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特殊食品市场的监管力度逐渐加大。在4月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多部门发布了《保健食品行业专项清理整治行动方案(2020-2021年)的通知》,5月中旬时,鉴于部分特殊形态或包装的食品频繁出现非法添加、虚假宣传、违规销售等违法违规行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关于开展固体饮料、压片糖果、代用茶等食品专项整治的通知》。为了更好的帮助企业了解法规,中食安信对2020年5月发布的重点法规、标准以及征求意见稿进行了解读,同时对本月发布的食品相关法规标准等进行了汇总,供大家参考。
1. 《保健食品行业专项清理整治行动方案(2020-2021年)》的通知
2020年4月30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央宣传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保健食品行业清理整治行动方案(2020-2021年)》的通知。对保健食品行业清理整治行动进行了明确规划。
此次整治行动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集中整治、指导推进和评估总结。集中整治时间安排在2021年10月30日前,在此期间各地监管部门需全面查处保健食品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另外,在2020年10月及2021年10月前后,市场监管总局联合相关部分对重点地区开展调研指导,推进整治工作。最后,在2021年11月30日前,监管部门会对专项整治工作进行总结,完善相关工作制度措施,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推进长效机制。
此次整治行动的重点在于保健食品非法生产、非法添加、非法宣传和非法销售这4个方面。因此,中食安信建议保健食品企业在此期间应检查经营的保健食品是否完全符合保健食品注册证书或备案凭证,工厂是否有对应的生产许可;检查经营的保健食品中是否非法添加了药物或其他非食用物质;检查保健食品标签、说明书和宣传材料是否有虚假宣传的内容;检查产品标签主要展示版面是否醒目标注“保健食品不是药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等内容;以及检查保健食品的销售渠道及方式是否合规。从而确保自身产品及经营的合规性,避免被查处的风险。
2. 《关于开展固体饮料、压片糖果、代用茶等食品专项整治的通知》
随着湖南郴州“大头娃娃”事件的发酵,2020年5月15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关于开展固体饮料、压片糖果、代用茶等食品专项整治的通知》,对母婴店、医院及周边食品经营单位等虚假宣传、欺诈等违规行为进行整治及查处。
此次整治行动主要针对生产企业和销售渠道。企业名称中含有“生物”“科技”“医药”“营养”等字样的相关食品生产者及委托生产者应格外重视自身产品的安全性和合规性。母婴店、医院及其附近的食品销售单位、相关食品生产者直销网点、线上销售渠道以及面向老年、病弱群体的“保健”类店铺等食品经营者也应检查自身的销售渠道或方式是否存在合规问题。
专项整治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20年7月31日前,食品生产经营者需开展自查,全面排查产品可能涉及的安全或合规风险。第二阶段为2020年8月1日至2020年10月31日,监管部门会开展集中整治,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第三阶段为2020年11月,监管部门会对专项整治工作进行总结,完善相关工作制度措施。
此次专项整治行动主要针对相关食品企业非法生产、非法经营、非法添加、非法宣传这4个方面。目前市场虚假宣传、普通食品冒充特殊食品、普通食品与特殊食品混放销售等现象屡见不鲜,中食安信建议相关食品企业积极开展自查自纠,比如检查产品中的使用的原料,除了专项整治通知中提到的非法添加物质,还需考虑添加的原料是否合规,即是否为普通食品原料,避免使用了非食品原料生产食品的风险。
结束语
目前,市场上食品合规问题频发,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为打击食品的“四非”行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开展了对保健食品行业和固体饮料等相关食品行业的专项整治行动,更是强调了政府部门对食品行业各方面合规问题的重视程度。此后,对食品行业的监管只会严上加严,企业应高度重视产品、宣传及经营的合规性,提升企业工作人员对食品及相关法规的意识,从而避免被查处的风险。
附件:2020年5月发布的具体法规、标准及征求意见稿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