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样食物,是中国人尤其是南方人餐桌上的绝对主角——大米饭。我国是大米进口大国,那么进口大米要来到我们的餐桌上,海关是怎样把关的呢?
出口国官方向中国海关总署提出出口申请,海关总署派出专家组对该申请进行实地考察,评估安全风险,经双边官方协议,制定相应条款议定书,才可以向中国出口大米。
进口大米需要具备哪些单证?
◆贸易性单证:合同、发票、装箱单、提运单;
◆监管类单证:
植物检疫证书——“通行证”,出口国官方签发的该农产品检疫合格的证明文件,只有提供了植检证,进口大米才能进国门。
熏蒸证书——“健康证”,所有出口到中国的大米都必须经过熏蒸处理,按协议要求,由中国认可的机构或官方出具熏蒸证书并在植物检疫证书附加条款中列明熏蒸内容。
原产地证书——“出生证”,证明这批大米是何地种植、加工生产。
此外,还须提供境外生产企业注册信息;预包装食品提供中文标签样张;进口食品信息申报清单;国内收货人、国外出口商或代理商在海关总署备案号及该收货人上一批食品进口和销售记录;原产国为日本的产品需提供日本官方出具的原产地证明;申报为有机产品的,应提供有机产品认证证书、有机产品销售证、认证标志和产品标识。
◆其他单证:合格保证;代理报检的还需委托书等。
企业在发改委取得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证后,在互联网的单一窗口上进行一次性申报,包括报关和报检。
海关落实境外输华食品准入制度和生产加工企业注册制度,确保进口大米在准入范围内;审核进口大米随附证书,核对证书的真伪、证书内容与货物信息相符情况等,发挥有关证书在保障食品安全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海关查验核对集装箱号、箱体和封志,确保箱号正确、箱体无损、封志完整;进行集装箱适载查验,检查防止二次运输污染;加强货证核查,进行现场检验检疫,检查标签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存在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感官性状异常等问题。防止通过夹藏、夹带、瞒报等方式进出口不符合相关要求产品,把不符合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的食品拒之国门之外。
海关现场取样后,将大米样品送到实验室检测。
大米检测品质项目主要有黄粒米、水分、杂质,植物检疫项目主要有真菌鉴定、昆虫鉴定、杂草鉴定。
除了以上检测项目外,根据系统随机布控,还会对其进行农药残留、重金属以及生物毒素等项目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