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导,上海君石生命科学研究院主办,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联合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营养与健康分会、上海市营养学会协办的第八届营养与健康老龄化科学会议在上海召开。会议以“产学研政联动服务老年营养需求”为主题。来自科研院所、疾控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院、企业等的近500名参会专家和代表进行了学术交流、成果发布及圆桌讨论。会议同期发布了《高龄老年人体质指数适宜范围与体重管理标准》和《中国适老食品研发与规范化生产共识》。专家表示,适老食品是指适合老年人消化功能及其他生理功能减退的预包装加工食品。以往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市场适老食品供应品种少,严格符合流质食品、软质食品、补水食品以及增稠食品等定义的食品十分缺乏。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赵文华研究员介绍,一项针对老年人消化功能与营养需求的调查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吞咽功能障碍率为10.4%,咀嚼功能障碍率为5.6%,味觉功能障碍率为5.7%,嗅觉功能障碍率为9.2%,功能性消化不良率为13.9%,便秘率为24.1%。消化功能减退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特别是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其中,我国老年人就餐习惯的调查结果显示,60岁及以上老年人每天吃三餐的比例为85.6%,三餐均在家就餐的比例为90%以上,预包装食品的购买率为48.4%。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首次突破3亿,占总人口的比例达22%。在未来数年,这一数字还将持续攀升,到2035年预计会超过4亿,每3个人里就会有一名老年人。
文章来源:www.antion.net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君石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陈君石
文章来源:中食安信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君石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陈君石指出:“实现健康老龄化,需要借助科学手段延缓身体机能的衰退。其中,推动食品的适老化改造、发展适老食品,对于保障老年人的食物与营养供给至关重要。”《中国适老食品研发与规范化生产共识》的编制与发布,正是对庞大的老年群体健康需求的积极回应,也契合了产业健康发展的长远愿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施小明研究员表示:“我国老年人口多、增长速度快、区域差异大,维护老年人健康、满足老龄化公共服务供给、实现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需要政策、科技、教育、产业等共同努力推动。”与会专家认为,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速,老年人饮食健康问题日益凸显。由于老年人消化功能减退等原因,光靠一日三餐已无法满足老年人营养需求。一是需求与供给存在错位。调查发现,为数不多的适老食品仅大约17.5%的产品可以真正符合老年人生理特点(如咀嚼吞咽困难、消化能力下降)。产品类型高度集中于营养补充类(如调制乳粉占比超半数),而针对咀嚼、吞咽障碍的流质、软质食品等严重不足,难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健康需求。二是购买渠道与产品认知存在壁垒。调查发现,增稠产品等完全依赖线上销售,对不熟悉网购的老年群体并不友好。同时,供给方和需求方对适老食品的概念认知还不充分,市场上将产品适老化简单等同于营养补充,十分缺乏对产品质构调整、适老性转化、营养密度提升等关键技术的认知、研究与应用。三是标准缺失与产业规范存在空白。目前我国尚未出台适老食品的专项国家标准,导致产品研发与规范化生产、质地分级、营养要求与标识等无据可依,制约了行业高质量发展。与会专家指出,只有产学研政联动,才能为功能减退的老年人弥补营养缺口。首先要加快适老食品标准体系建设,尽快制定适老食品相关标准,明确不同适老食品的质构分级、营养素含量密度要求等,为企业研发提供政策保障和技术框架,满足老年人个性化的需求。其次是强化产学研用协同,鼓励食品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深入研究老年人功能减退特点,开发兼具适老性与营养均衡的创新产品,并实现丰富供给。最后是优化渠道与科普宣传,推动适老食品和老年营养知识普及,帮助消费者科学识别自身需求,给老年人更多的个性化选择。专家指出,要让3亿老年人从“吃得饱”迈向“吃得好”,需要供给与需求两端发力,以生产引导消费、消费促进产业升级,真正构建覆盖政策、研发、生产、销售、消费的全链条适老食品生态体系。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适老食品标准体系,或可借鉴日本介护食品(以服务进食困难老年人为核心的食品)发展经验。当前国内适老食品没有标准,产品多以调制乳粉、冲调谷物制品和固体饮料等营养补充食品呈现,难以满足吞咽功能减退老年人群的需求。可参考日本经验,制定基于吞咽功能的质构分级标准,为研发提供技术依据,推动政策、产业、社区联动,鼓励企业开发兼具适口性与营养性的产品,避免“病号饭”式设计。同时,大力发展长期护理保险或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等,通过医保支付引导专业营养服务走进社区,提高老年人营养素养与渠道可及性。可以学习日本通过漫画、手册等形式普及吞咽障碍预警知识,我国也可结合社区健康教育提升老年人自主健康管理能力、家人和照顾者的服务能力。同时优化线下购买渠道(如商超、药店专柜),破解线上依赖导致的数字鸿沟。专家强调,发展适老食品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涉及政策设计、产业创新和社会文化的系统工程。借鉴他国思路,通过产学研用结合,让老年人“吃得好”,才能更好实现“活得久,更要活得有质量”。
文章来源:www.antion.net
文章来源:www.antion.net
文章来源:中食安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