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食安信”微信平台发布的食安快讯内容,本文将最近一周发生的食品安全信息热点事件进行汇总以飨读者。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国务院关于第二批取消152项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政审批事项的决定
决定包含对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负责的国产保健食品注册的初审,对农业部负责的农业转基因生物试验审批初审,对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农产品(棉、粮)进口关税配额初审,在碘盐中同时添加其他营养强化剂或者药物审批等事项。
食品药品投诉举报管理办法问题解读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制定颁布了《食品药品投诉举报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将于2016年3月1日实施。现就有关问题解读如下。
食药总局关于保健食品命名有关事项的公告(2016年第43号)
就《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命名有关事项的公告》(总局公告2015年第168号)实施中的有关事项的公告。
关于公开征集《葡萄糖酸》等9项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团体标准计划项目的意见
根据协会标准化工作的总体安排,现将申请立项的《葡萄糖酸》、《酵母调味料》、《甜菜碱及其盐》、《DL-丙氨酸》、《α-酮戊二酸》、《酵素产品分类导则》、《食用酵素良好生产规范》、《植物酵素》和《厌氧颗粒污泥》9项团体标准计划项目公开征集意见,截止时间为2016年3月18日。
2015年度食品药品监管统计年报
涉及 生产和经营许可情况,注册审批情况,广告审批和查处情况,中药品种保护情况,投诉举报情况,案件查处情况。
食药总局关于8批次肉类抗菌素超标情况的通告
近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织抽检肉及肉制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和乳制品等3类食品374批次样品,抽样检验项目合格样品366批次,不合格样品8批次。其中,肉类及其制品179批次,不合格样品8批次,占4.5%;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84批次和乳制品111批次,均未检出不合格样品。
国家食药监总局通报17家乳企食品安全问题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通告,发布17家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的食品安全审计问题的结果。此次审计主要涉及工厂的生产体系、制度环节等方面的问题,并不涉及产品质量问题。
十倍赔偿标准让电商屡陷窘境 小小进口标签考量立法者智慧
近年来,各地法院已审理多起因跨境电商进口食品中文标签问题引发的案件。10倍赔偿标准,一时间也让不少跨境电商人心惶惶。值得注意的是,在众多案件中,判决结果却大相径庭。
超市购物小票加盖免责章 业内:并不能免责
盖“免责章”竟是为了防止恶意打假的无奈之举,但相关部门和专家均认为此举并不能免责。
玛氏从55国召回巧克力产品 因一款中发现塑料片
周二,美国巧克力制造商玛氏下令在全球55个国家召回旗下荷兰工厂生产的玛氏(Mars)、士力架(Snickers)等巧克力产品,原因是这些产品中可能含有危及消费者安全的塑料片。
关于完善保健食品监管制度的若干思考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审批保健食品14800余种,其中国产14200余种,进口600余种,保健食品生产企业约2500家,从业人员600多万,年产值超过3000亿元。
专家解读:奶粉中检出阪崎肠杆菌,能放心吃吗?
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兼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王加启先生牵头与CFIC专家组其他几位成员一起就如何理解奶粉中检出阪崎肠杆菌这一题目为读者做专家解读。
食品高氯酸盐污染成世界难题
世界范围内饮用水、肉制品、谷物等食品均存在高氯酸盐,专家呼吁制定饮用水的高氯酸盐标准。
食品安全要“从头到尾”抓实
如何才能吃得舒心、吃得放心?近期各地召开的地方两会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9款橙汁饮料无一优良,果粒橙、鲜橙多现身差评榜
糖含量高、食用香精等为主要扣分项;康师傅每日C获最差评级,乐天、麦德龙、百事3款产品获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