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天,塑化剂又成了热点。原因是,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于12月发布了油条消费体察情况。该消费体察对从肯德基、麦当劳、永和大王、新亚大包等连锁餐饮店以及桃园眷村、张记油条、健康夜市大饼油条等网红店铺购买的25个品牌的29件样品进行了成分检测。测试结果显示,有3件样品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DEHP)数值在0.63毫克/千克—3.64毫克/千克,其余样品未检出。
不少爱吃油条的人产生了重重顾虑:“我经常吃油条,是不是吃进去了塑化剂?会不会危害健康?”
塑化剂成为环境污染物之一
塑化剂又叫增塑剂,顾名思义,在工业上主要用于塑料生产,能提高塑料制品的柔韧性。塑化剂产品很多,目前使用最普遍的是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其中又包含DEHP、DBP、BBP、DINP等多种物质。此次事件中,麦当劳油条被检出的塑化剂种类即为DEHP,中文名称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
塑料制品生产时所添加的塑化剂在一定条件下能从塑料制品中迁移出来,释放到环境和食品中。当前由于塑料制品的大量使用,DEHP等塑化剂已广泛存在于环境中,成为重要的污染物之一。
检出的DEHP含量低于每日可耐受摄入量
毒理学资料表明,DEHP等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有对内分泌干扰的作用,对雄性和雌性动物都具有生殖毒性,并对子代动物有发育毒性。对人类而言,尽管现有研究资料还不足以证明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对人类生殖能力的影响,但部分研究提示DEHP会导致男性精子质量下降。
不过,塑化剂的毒性效应不是说接触一次或几次就会产生,而是长期接触下的慢性健康效应。如果一根油条按照100克计算,食用上述品牌油条会摄入0.063毫克—0.364毫克DEHP。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制定的DEHP每日可耐受摄入量(TDI)是每公斤体重0.05毫克。对于一位体重为60千克的成人而言,每日可耐受摄入量是3毫克。也就是说,一般人平均每天摄入量只要不超过这个水平,即使终身接触也不会产生健康损害,可以理解为一个安全水平。
另外,为了保护消费者健康,我国相关标准也规定了DEHP等塑化剂的允许使用范围、使用量、迁移量、残留量等指标,并规定这类物质只能用于接触非脂类食品的材料,并且不允许用于接触婴幼儿食品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