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快讯

【行业】口服透明质酸钠能否开启“美颜时代”?

  • 日期:2021-09-09
  • 来源:中国食品网
  • 阅读:661
  • 手机看

 随着国内美容潮流的升级,美容形式也从“外敷”延伸至“内服”。近年来,“妆食同源”的新理念受到年轻群体的追捧,其中最具典型意义的要数以透明质酸钠口服液为代表的产品。透明质酸钠口服液等相关的美容养颜产品争相上市,包装精美、种类繁多。那么,应如何科学看待这些可以吃钠养颜食品呢?

消费市场口碑两极化

  日前,在电商平台上发现,含有透明质酸钠的奶茶、夹心软糖、酸奶、矿泉水等特别针对女性消费群体的产品花样不断翻新,主打颜值经济。美容口服液真的可以达到美容功效吗?自20世纪90年代美容口服液开始出现以来,这一消费争议依然不减。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面部年轻化分会常委、原陆军总医院激光整形美容中心副主任医师刘丽红介绍,透明质酸钠又称玻尿酸,广泛存在于胎盘、羊水、晶状体、关节软骨、皮肤真皮组织之中。透明质酸钠具有强大的保湿保水能力,被誉为天然保湿因子。由于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黏性和保湿效果,透明质酸钠已被广泛用于药品、化妆品及食品。

  “相关数据极为有限,动物实验的数据仅表明,摄入的透明质酸钠可通过肠道途径被吸收。但理论上,摄入的透明质酸钠应该通过血液和淋巴运输系统到达皮肤,目前尚无确切证据支持口服透明质酸钠可被人体吸收。”她提醒消费者对此需要持谨慎态度。

在北京一家超市中消费者正在选购透明质酸钠食品

  对于口服透明质酸钠的功效、安全性、使用群体等问题,刘丽红进行了进一步的解读。

  “胶原蛋白是结缔组织中的主要成分,占人体蛋白质总量的1/5,在皮肤中含量高达70%。”市面上很多营养补充剂中,生物活性成分即为胶原蛋白肽,或是富含氨基酸脯氨酸、甘氨酸和羟脯氨酸的肽。”刘丽红认为,从理论上讲,这些蛋白质肽可能有助于维持和增加皮肤中的胶原蛋白,还可能增加皮肤成纤维细胞中透明质酸钠的产生,诱导成纤维细胞的迁移,促进更强的胶原纤维,增加角质层的水分含量。

  刘丽红介绍,根据营养学杂志《Nutrients》上发布的一项研究表明,对40名健康的亚洲人口服透明质酸钠的实验评价显示,实验者在连续12周每天摄入120毫克的透明质酸钠,皮肤状况在皱纹评估、角质层含水量、经皮失水和弹性方面有显著改善。尽管如此,刘丽红仍指出,目前所能够获取到的相关数据极为有限,关于口服透明质酸钠与皮肤老化状态尚需更多研究进行深入观察与评价。

  口服透明质酸钠是否能被人体吸收?对人体皮肤会产生哪些影响?这一直是消费市场口碑两极化的关键争议。刘丽红从安全性上分析认为,单纯的透明质酸钠产品和胶原蛋白产品对身体并没有什么伤害(不包括可能的过敏反应),但因相关数据极为有限,在理论上,摄入的透明质酸钠应该通过血液和淋巴运输系统到达皮肤。

  食用透明质酸钠功效仍需临床证据支持

  从目前市场产品分类看,透明质酸钠大致可分为注射用透明质酸钠、涂抹类透明质酸钠和口服透明质酸钠三类。

  透明质酸钠是一种理想的生物医学材料,在医药领域应用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在我国,注射用透明质酸钠属于三类医疗器械。“最早时期,透明质酸钠应用于眼科,作为手术黏弹剂充填眼球内腔隙,此外亦可作为关节滑液补充剂、术后防粘连剂以及软组织充填剂等。其中,作为软组织填充剂在医美领域应用比较广泛,主要用于面部轮廓的调整及容量缺失的补充。”刘丽红介绍说。

  相比于注射用透明质酸钠,涂抹类透明质酸钠大部分属于化妆品类别,允许加入化妆品成分中。“涂抹类透明质酸钠,通过皮肤的吸收功能,渗透到表皮内,增强皮肤的保湿补水能力,对皮肤细胞具有保护和修复作用。”刘丽红认为,上述两类透明质酸钠产品类别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其功用和安全性已获得一定的市场验证。

  而针对市场新近出现的口服透明质酸钠产品,刘丽红提醒消费者持谨慎态度。她指出,尽管透明质酸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在人类和各种动物体内都含有透明质酸钠,来源不同的透明质酸钠,其化学结构完全相同,均为单一的双糖重复结构。有限的临床试验数据也表明,口服透明质酸钠未见不良反应出现。但消费者仍需注意,在未获得大量临床证据前,对待透明质酸钠饮品特别是对其功效应谨慎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