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快讯

【行业】正确认识罐头 合理消费罐头食品

  • 日期:2022-12-25
  • 来源:中国食品报
  • 阅读:499
  • 手机看

新冠疫情的全球传播,对人们生活、饮食等各项习惯均产生了重大影响,消费习惯也随之改变。购买食物的消费观念也有所变化:营养健康意识增强。罐头食品以其耐储存的特性,受到诸多消费者青睐。近日,中国罐头工业协会发布罐头食品消费提示,让消费者正确认识罐头,合理消费罐头食品。

  中国罐头工业协会指出,罐头食品是指将符合要求的原料经处理、装罐、密封、杀菌、冷却,或无菌装罐,并达到商业无菌要求,无需添加防腐剂便可在常温下长期保存的食品。

无需添加防腐剂便可实现较长保质期

  罐头食品能实现长期保存,主要依靠罐头的加工工艺。有三个关键点:一是加热排气、抽真空或充氮气、氮气和二氧化碳混合气体等,极大地降低食品和容器中氧气的含量,使容器内潜在的微生物生长处于停滞状态;二是密封严密,阻断容器外的空气(氧气)或微生物进入容器内的通路;三是热力杀菌,使容器内潜在的微生物因受热处理、物理作用或化学作用而死亡。

  罐头食品通过杀菌和密封保证安全性。食材原料经过高温杀菌,最大限度杀灭罐内微生物,达到商业无菌要求,另外包装材质通常用马口铁等包装,隔绝外部空气和水分,能够长时间保证产品品质稳定。因此,严格按照罐头加工工艺生产的产品,即可实现产品的较长保质期,无需添加防腐剂。

不宜选购的罐头种类

  选购罐头应留意产品包装和观察产品形态。

  由于罐头食品有金属包装、玻璃瓶包装、软包装等包装形式,且种类丰富,因此在选购罐头食品时要从外观、包装、感官品质、标签、品牌等方面来判断罐头食品的质量优劣。正常的金属罐应外形完整,不变形,不破损,无锈点,底盖向内凹;玻璃瓶罐头的金属盖中心应为略向下凹陷,透过瓶身观看其内容物应形态完整,汤汁清晰,无杂质。反之则不宜选购。

  胀罐产品不要食用:胀罐是指铁皮罐底部和顶部出现膨胀凸起的现象,是罐头变质的表现之一。胀罐的原因是罐头杀菌不完全,内部的食物被微生物污染。微生物以罐内食物为营养进行繁殖,产生气体。气体聚集到一定程度形成罐头变形。

  漏气发霉产品不要食用:罐头产品在储运过程中因搬运不当,磕碰等原因会造成产品包装发生变形,罐盖密封处漏气,漏气导致罐内产品与外界空气接触,微生物开始繁殖,一般在产品开盖后会发现发霉现象。

如何妥善保存

  打开过的罐头食品如果一次吃不完,应妥善保存。

  肉类罐头开罐后,如果一次吃不完而又没有正确地存放剩余的罐头,会引起微生物的大量繁殖而导致罐头变质。果蔬类罐头一经打开,如果罐体采用马口铁材料,马口铁遇到空气后容易氧化,会破坏食物中的维生素C。

  肉类或果蔬类罐头一经打开,如果一次吃不完,剩余的罐头食品应该倒在搪瓷、陶瓷或塑料食品容器中,用保鲜膜封好暂存,或存放于冰箱中,但需尽快吃完。

  糖酱类和果酱类罐头一次吃不完,则应该把罐口遮盖好或倒入其他容器中,用保鲜膜封好,在 2—3天内吃完(秋冬季节可多储存几天),这类罐头糖度一般都在40%—65%之间,具有防腐作用,不易变质。这类罐头保存时,可将罐体覆盖并保证尽量处于密封状态,或倒入其他带盖容器内,置于冰箱冷藏室保存即可,但也不宜久存不食。

  中国罐头工业协会提醒,消费者购买罐头食品,首先一定要有计划,根据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家庭情况做出不同的选择,不可盲目采购。此外,还需要注意营养搭配,做到营养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