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快讯

跨境电商遭遇“熔断日”——“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着急的政策”

  • 日期:2016-04-25
  • 来源:
  • 阅读:354929
  • 手机看

      跨境电商4月突遭致命打击。原本享受税收优惠的他们,被要求向一般贸易看齐,征收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由于政策出台仓促,整个行业一度陷入混乱。但政策突变背后,最终埋单的,仍是普通消费者。

  2016年4月8日,这天刚好是周五,下班前,36岁的北京妈妈张维(化名)发现,自己一直购买的澳洲品牌德运奶粉已经全线下架:“所有的大平台上,这款奶粉都显示暂时缺货。”

  同样显示缺货的,还有其他进口母婴用品、部分保健品和少量化妆品。同时,“保税大减价”出现在各大电商的首页上。

  根据新税收政策,4月8日起,跨境电商所售商品,将需要按照货物征收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此前,跨境电商仅需要按照邮递物品缴纳行邮税,并且拥有50元的免税额。

  此外,新政将跨境电商监管方式由“负面清单”,调整为“正面清单”。不在清单中的货品将不能通过保税仓跨境进口;即使那些正面清单上的货品,也需要履行与一般贸易一样的检验检疫手续——此前,国家对跨境电商进口商品的种类并无任何限制。有消费者下单,保税仓就能出货。

  “正面清单出来后,跨境电商和一般贸易已经没有区别。”沛盟集团欧洲供应链负责人李飞旋说。

  张维需要的德国奶粉并不在正面清单之列。此时这批奶粉正在从澳洲开往中国的货轮上,新政之下,很可能再也无法进入中国境内。

  4月8日这一天,现在已被跨境电商们称为“熔断日”。从4月8日凌晨开始,全国上下所有保税区内的奶粉、尿布、保健品……都处于“不能出不能进”的停止状态。没有一个保税仓能够进出货物,也没有电商敢贸然开放下单。

  新政之下,蓬勃发展的跨境电商在一夜之间从政策红利的高峰,狠狠摔了下来。

  “对消费者来说,跨境商品中的奶粉、母婴用品即使加价也得消费的,新政之下这部分成本就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黄少卿说。

“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着急的政策”

   “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着急的政策。”海关官员何东(化名)说。

  4月7日晚上6点,海关总署发出2016年第26号文件,宣布将采取“清单管理”。直到晚上9点,《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清单》才正式发布——此时,距离它正式实施只有不到三个小时。

  “我们一般会有一个价单,每样东西的大致税额都在上面,按照那个具体操作。”何东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但4月7日清单发布前,海关并没有时间做任何准备,电脑系统来不及改变。

  23页的“清单”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备注中的一行小字:网购保税商品“一线”进区时需按货物验核通关单——这意味着,跨境电商必须向海关提供检验产品证书、产品检验证件……一切程序都得和一般贸易一样。

  这是一次巨大的“行业洗牌”,“每一个环节都将受到波及。”广州市跨境电商专家委员会专家曲晶说。

  “清单出来了,就不再是税的问题,很多货都开始不能做。”李飞旋说,这对他主营的奶粉和乳制品的影响特别大。“比如说,法国乳品企业只有5家生产商在中国注册,所以今后也只有这5家生产商生产的奶粉可以进来。像其他的达能集团的奶粉,就不能进了。”

  “我们已经注意到了新政出台,正在评估对我们业务可能带来的变化。”达能钮迪西亚方面回应南方周末记者称。

  拿到清单以后到4月8日凌晨的三个小时,用“混乱”形容并不为过。

  4月7日24点前,跨境电商们不停地尝试拨打保税仓办公室的电话,想要在仅有的三小时中把自己的货物“捞”出来,但电话那头大部分是忙音。

  4月8日,所有的大品牌都已经被截单,保税仓已经停止了运作,与李飞旋合作最多的郑州保税仓,已面临全线瘫痪。

  这一天,行业内甚至传出一份保税仓“熔断”清单。南方周末记者看到,杭州、深圳采取的措施是不在正面清单产品不能推送,宁波确定的是保健品、奶嘴、花王眼罩无法正常推送,而广州保税区系统全面暂停推送,郑州保税区4月15日才能在新的系统下开展业务……

  “网易考拉或者是京东这种自营产品比较多的平台里,超过70%的业务都在海关的保税区。“曲晶透露,京东现在就有200个柜的德运奶粉在海上漂,等着进入保税仓。现在保税仓停摆了,京东面临的是在途的货物如何处理的问题,退运,还是以一般贸易的方式进口?

  最倒霉的,或是那些已在各大电商平台做好排期的供货商。“有朋友在唯品会已经把促销时间排在了4月15日,现在货已经到保税仓,就是进不去也退不出来,损失很大。”李飞旋说。

  供应链企业行云全球汇的总裁王维4月7日以来已熬了两个通宵。直到4月10日,他的企业才按照新的海关报文,要求根据海关新政对公司系统做相应修改。

  对大多数跨境电商来说,这次的慌乱来得有些莫名其妙——关于“关税上涨”“跨境电商政策将被收紧”的风声,其实早在2015年5月就已开始在业界流传。

  广东卓志供应链服务集团总经理李金玲清晰地记得,她在2015年中旬看到的征求意见稿,就已将新政实施日期定在了2016年4月8日。

  但直到2016年3月16日,第一份官方文件《关于调整进境物品进口关税有关问题的通知》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的名义公开发布。而在那时,对于新政究竟如何实施,仍没有具体说明。

  这是跨境电商们对此次新政不满的主要原因。“起码应该给1-2个月的时间缓冲,现在海关是昨天出的清单,今天东西就不能出了,怎么办?”李飞旋说。

  不过,中国跨境电商论坛副秘书长李鹏博能够理解政府这种拖到最后一秒才公布的无奈:“主要是部门之间的利益协商,需要时间。”

一场“实验”

  转机在4月13日晚上开始出现,因为据说事情“闹到了国务院”。“那天晚上,几个跨境电商的老板和地方保税区官员都到了北京,和相关政府部门坐下来谈。”李鹏博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4月14日,各地传闻新政不溯及既往,所有保税仓内未发出的货物将按照旧的政策逐步发货。但李金玲说,各地保税区暂时“还都不敢动”:“因为没有相关文件。”

  政策是母婴类跨境电商平台海豚村总裁黄云鹏现在睡梦中都在思考的事,“我必须不断思考国家每出台一个政策背后的逻辑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样顺应趋势。”

  “跨境电商的保税仓试点是国家在过去两年做的一场实验,而我本认为在最近三四年,这个实验都不会停止。”黄云鹏说。

   2014年中国国民出境游玩的人次是1亿人次,在海外累计消费了1万亿人民币。“买那么多东西把钱花在海外,为什么不能把它花在国内呢?国家看到了海外购物的强大潜力和潜在风险,这就是跨境电商的由来。”曲晶说。

  在这样的背景下,2013年由发改委牵头在2012年试点关口调研后,得出了5+2的保税仓试点模式,“5”和“2”分别是郑州、宁波、杭州、重庆、上海和广州、深圳。

  保税仓并不是新鲜事物,它本是为转口贸易设置,外号叫“国内的境外”。2012年开始,试点城市的保税仓开始对跨境电商开启。供货商直接将货物从国外整批进入保税仓,再分批次直接邮寄给消费者。

  对跨境电商来说,保税仓的优势显而易见。“保税仓非常快,东西已经备在中国国内,只需要快递送达,用户体验好;此外整批量的货一次性运到中国,国外采购成本也降低了。”李飞旋说。

  不过,在试点开始很长一段时间里,跨境电商们都处在观望状态。“一开始大家都不太相信有这么好的事。”李飞旋说。另一方面,更多跨境电商也没有搞清楚,保税仓“究竟怎么玩儿”。

  最终让跨境电商们安心的,是2014年海关总署连续发出的两份文件:第57号文件确定了跨境电商海外直邮的监管代码;89号文件则提出要实施支持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有关政策。

  发展跨境电商的效果令人惊喜:2015年的出境游人数是1.5亿人次,比2015年增加了50%,但累计消费相比2014年没有同比例增长。

  2015年开始,各地保税仓开始“一仓难求”。试点城市保税仓的租用价格,从每月每平方米十几元人民币,炒到了40元人民币。2015年12月,电商平台巨头京东在广州建立了自己的第一个自营保税仓。

  “当时大家觉得政策开始稳定。”李飞旋说,“新的政策养活了一大批新型创业者,成就了一个新行业,对国家肯定是好事情。”

  但新政一出,跨境电商们纷纷表示猝不及防。

  曲晶说,本质上将跨境电商纳入保税区确实是为了加强监管——海外直邮没有备案、数据难以查询,更容易偷税漏税。

  作为平台商,黄云鹏承认政策的不稳定令他感到恐惧:“我相信国家,但希望有一个更稳定的政策环境。”

永别了,“免税”时代

  保持一般贸易和跨境电商间的公平和平衡,或是这次新政的出发点。

  保税区原本用于一般贸易,但“挪”出了一部分,“分”给电商用。在同一个保税区中,跨境电商只需要缴纳行邮税,而一般贸易要缴纳增值税、消费税和关税。

  跨境电商还有50元以下的免征额,只要把原本整批的货物分拆开来,就能够得到“零关税”的优惠——这在奶粉、纸尿裤等单价较低的母婴用品方面特别适用。

  若走一般贸易,每个产品都需要拿到进口批号——而跨境电商能够绕过这所有的程序,直接在保税区将商品销售给个人。“这种情况下,谁还愿意去国检报备呢?”

  “在同一个保税区形成两种不同的税制,这边望望那边,不公平是显而易见的。”黄云鹏说。

  但在李金玲看来,4月7日晚公布的正面清单有些是“拍脑袋的决定”。

  比如,正面清单中有奶瓶,但并无奶嘴;有打印机,但并无墨盒。“这太考验政策制定者的业务熟悉程度了,而跨境电商从原本的负面清单到现在的正面清单,本身就是一种倒退。”李金玲说:“我们的感觉是,政策出来之前,政府并没有完全想好。”

  她的论断并不难验证。4月10日开始,一系列更具体的补充协议陆续出台:

  4月13日,财政部依据国家食药监总局意见,对清单中有关商品的备注进行了说明,明确目前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婴幼儿配方乳粉在2018年1月1日前,暂不需要获得相关产品的配方注册证书。

  4月15日晚,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等13个部门发布了第二份“正面清单”,液体奶、生鲜、大米粮油等食品、农产品,以及补充维生素、鱼油等跨境电商平台上的热销品被重新列入。

  大部分从业者认为,正面清单仍有弹性的空间。但李鹏博并不那么乐观。“短时间内调整对国家信誉度有影响。所以,发布之后半年内政策肯定要维持下来。”李鹏博说。

  4月8日之前,王维已经把手头所有的货物清理。而他的第二步,是将所有不在正面清单上的货物,调整到海外仓。

  这也是大部分跨境电商的下一步动作。类似的调整,将在4月和5月充斥在所有跨境电商中:“说白了,政策是一条鞭子,它会让市场和企业趋向于更适合的道路。”

  海外建仓之外,另一个可能的发展方向是,保税仓将渐渐弱化,跨境电商退回到“直邮时代”。

  不过,李飞旋认为,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国家把你圈起来的目的就是不希望你在散乱的、无政府的状态下来做这件事情。退回直邮,肯定是倒退。“

  从3月12日以来的一系列文件可以看出,政府打的是一套“组合拳”。

  在跨境电商之外,普通的行邮税从以前的10%、20%、30%调整为15%、30%、60%。整体上的提高,相对来说提高了个人代购或者海淘的成本。

  李鹏博说,上线新的快件系统,也是要堵住通过快递海淘的通道,防止把国外的一些个人物品引入到中国来。

  在曲晶看来,新政是一次行业大洗牌,能够去芜存菁,留下有实力的电商品牌。但仍有跨境电商认为,一方面将保税仓用正面清单限制,另一方面严查直邮,这只会把中小型卖家逼到两条路上:水客和假货。

  不过,对于这些调整,保税仓之外的直邮代购们并不担心。

  “新系统上线需要时日,尽量不走广州,4月会查得紧一些,4月份一过,5月照旧。海关也是人,也要回家买菜陪老婆带孩子。”早在今年3月张萌就已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中,发出声明。

  “这个夏天,估计百分百严查率。”张萌估计,扣包率会达到50%-70%。而以前扣包率只在10%到30%之间。

  即便如此,大部分跨境电商对奶粉的销售,一点也不担心——以德国爱他美为例,4月8日新政之前,爱他美零售价为120元左右,而三鹿、圣元、飞鹤等国产价格奶粉普遍在150-300元。

  “就算这次价格上调了11.9%,卖到了140元左右,但跨境消费者会不会因为这个原因就不买进口奶粉而买国产呢?”王维问。

 

来源: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