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坊张大爷又上当了。花了数千元买回的“高科技保健品”,竟然是普通食品。子女无奈摇头:“说了多少次,那些宣传治病的‘保健品’不能信!”这种场景,多少家庭曾经历过?
文章来源:中食安信
8月29日下午,在市场监管总局的新闻发布会现场,“保健食品”四个字被发布人和记者反复提及。这不是简单的称谓变化,也不是玩文字游戏,而是一字之差见真章的序幕,正本清源的开始。
文章来源: antion
发布会上明确界定,“保健品”与保健食品有很大区别。“保健品”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没有明确的法律界定,是消费者对声称具有功能或者功效的食品、用品的俗称。而保健食品是根据我国食品安全法依法注册或者备案的特殊食品,具有明确的法律定位,可以声称明确的保健功能,其他食品不得声称保健功能。文章来源:antion.net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正名之事,实为格物之始。从“保健品”到保健食品,一词之变,背后是整个监管体系的成熟与完善。这个看似微小的称谓差异,提醒消费者警惕那些打着“包治百病”旗号的骗局。
文章来源:中食安信
我国60岁以上人口数量已超2.6亿,银发经济浪潮下,老年食品市场蓬勃发展。但是,针对老年人的营销乱象层出不穷,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专项行动,整治效果显著。这里再次强化“保健食品”的概念,正是为了给老龄化食品市场立规矩、定标准。当每个企业都明确自己生产的是“食品”而非“神药”时,虚假宣传就失去了生存土壤。
市场监管部门正在构建从注册备案到生产经营的全链条监管体系。那些曾经靠模糊概念牟利的企业,将不得不面对更加严格的标准和要求。而对于消费者而言,学会辨别保健食品与“保健品”,就是守护自己钱包和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张大爷”们需要的不是夸大其词的“保健品”,而是安全、规范、确有功效的保健食品。当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准确说出这四个字的正确定义时,市场的规范就又多了一分保障。正名只是第一步,随之而来持续的严格监管和行业规范,才是对广大消费者食品安全最实在的守护。
文章来源:www.antio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