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冬春季的到来,诺如病毒再次进入高发期,全国多地爆发了由诺如病毒引起的疾病。为有效防范诺如病毒的传播,特做如下提示:
诺如病毒是引发人类非细菌性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
诺如病毒(Norovirus,NV),是一组形态相似、抗原性略有不同的病毒颗粒。主要污染贝类、水果、蔬菜和饮用水,能够引起人类急性胃肠炎。所有年龄段的人群对诺如病毒普遍易感,儿童、老年人及免疫缺陷者属高危人群。
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全年均可发生,寒冷季节呈现高发,其潜伏期较短,通常为1-2天,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胃痛、腹痛、腹泻等,症状持续时间平均为2-3天,主要表现为自限性疾病,常被称为“冬季呕吐病”。
诺如病毒虽然具有很强的感染性,但属于一种自限性疾病,无需特殊治疗。
诺如病毒的感染性强、感染剂量低,18-2800个病毒粒子即可引起感染。而且其病毒流行株的变异速度快,每隔2-3年即可出现引起全球流行的新变异株。诺如病毒的免疫保护力可持续6-24个月,即使近期曾感染过诺如病毒,同一个体仍可重复感染同一毒株或不同毒株的诺如病毒。
目前,诺如病毒感染的治疗主要以对症或支持治疗为主,多数人一周内可以康复,易脱水人群如幼儿、老人需格外关注。
诺如病毒的传播途径广泛,要强化非药物性预防意识。
诺如病毒传播途径包括可通过食用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也可以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其中牡蛎等贝类海产品和生食的蔬果类是引起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的常见食品。经水传播可由桶装水、市政供水、井水或其他被污染的饮用水源所致。
诺如病毒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主要采用非药物性预防措施,包括手卫生、环境消毒、食品和水安全控制,以及感染病例管理、健康教育等。
专家建议
(1)保持良好的卫生和饮食习惯是预防诺如病毒感染和控制传播最为有效的措施。
(2)疑似病例及时上报,加强食源性感染者的治疗和管理。
(3)加强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特别是对高危人群供餐单位的监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