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罗永浩吐槽西北使用预制菜”事件引发广泛关注。
11日晚间,西贝创始人、董事长贾国龙表示将对罗永浩提起诉讼,以此反击其此前的负面言论。贾国龙在接受采访时,就“是否会起诉罗永浩”一问做出明确且强硬的表态。“一定会,我们一定会起诉他,一定一定会起诉他!”贾国龙连用三个“一定”来强调他的决心。他表示:“他对我们的伤害是很大的,一定会起诉。”
据媒体报道,贾国龙在最新的采访中,详细复盘了罗永浩的就餐过程,并抛出了两个关键细节:罗永浩一行人当场反馈“挺好”,且结账时累积了会员积分。
国家相关部门曾对预制菜的定义和安全等作出严格规定。去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称,预制菜是以一种或多种食用农产品及其制品为原料,使用或不使用调味料等辅料,不添加防腐剂,经工业化预加工(如搅拌、腌制、滚揉、成型、炒、炸、烤、煮、蒸等)制成,配以或不配以调味料包,符合产品标签标明的贮存、运输及销售条件,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不包括主食类食品,如速冻面米食品、方便食品、盒饭、盖浇饭等。
上述《通知》要求各有关部门要统筹发展和安全,督促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按照预制菜原辅料、加工工艺、产品范围、贮藏运输、食用方式等要求从事预制菜生产经营活动。大力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经济日报曾发文指出,消费者对预制菜的态度其实很简单,总结起来就三个字:“别瞒我”。多数人不抵触预制菜,也愿意买一些自家不擅长的硬菜尝鲜,但他们不能接受自己大老远跑一趟超市或餐厅,花了现做的钱,吃到的却是工厂几个月前就做好的冷冻菜。预制菜不明示,“吃”掉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已成为亟待解决的一大行业痛点。
预制菜本身并非见不得光,关键在于如何做到让消费者吃得明白。商家将预制菜与现制现卖混为一谈,本身违反了消法规定的真实告知义务,一旦被揭穿,还会损失消费者信任,得不偿失。不如一开始就明确告知,并以价格区分,把适合自身定位的消费者筛选出来、服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