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快讯

每周热点食品资讯汇总(6月23日-6月28日)

  • 日期:2015-06-28
  • 来源:
  • 阅读:353459
  • 手机看
根据“中食安信”微信平台发布的食安快讯内容,本文将最近一周发生的食品安全信息热点事件进行汇总以飨读者。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食药总局关于使用违法银杏叶提取物生产保健食品有关核查情况的通告
       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现桂林兴达药业有限公司、宁波立华制药有限公司两家银杏叶药品生产企业涉嫌生产经营以盐酸工艺生产的银杏叶提取物,并销售给保健食品生产企业。
 
食药总局关于征求《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为规范食品生产许可工作,加强食品生产监督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起草了《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为凝聚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参与食品安全治理,按照民主立法和科学立法的原则,现公开征求意见。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抽检发现7批次婴幼儿配方羊奶粉不合格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在今年第二阶段婴幼儿配方乳粉专项监督抽检中,检出陕西飞鹤关山乳业有限责任公司、西安飞鹤关山乳业有限公司和陕西圣唐秦龙乳业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7批次婴幼儿配方羊奶粉不合格。
 
食药总局公布2015年第12期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本期公布抽检信息涉及14大类食品622 批次样品,包括抽检项目合格的样品603批次,不合格样品19批次。这些样品是2015年2月至4月在商场、超市、批发市场、食品店等地点抽取的。
 
国家工商总局公布11起食品安全典型案例
        国家工商总局25日向社会公布了一批典型食品安全案例。这些案例多集中于保健品违法广告、注册商标侵权等领域。
 
中消协发布10宗食品消费者维权典型案例
         日前,全国消费者协会发布了10宗食品消费维权典型案例。这些案例包括:包括肉馅出碎骨,消费者受伤获补偿;买酒买到空酒瓶,消协出面来维权,消费者拿到没有问题的白酒;商家销售霉变食品,消协帮忙获十倍赔偿;购物遭遇虚假宣传,消委调解退一赔三等。
 
全国将建统一的超市食品安全第三方核查机制
         新华网6月21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郭戈平日前透露,为配合今年10月1日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的实施,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指导下,目前全国20家大型连锁超市正在开展“诊脉行动”试点,建立符合新法要求的食品安全自查制度。试点结束后,将形成全国统一的超市食品安全自查制度和第三方核查机制,提高全行业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6000吨走私冻肉潜入国门 过期变质含“瘦肉精”
         今年3月,根据群众举报的线索,深圳市市场稽查局执法人员发现,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平湖街道的嘉鸣公司的仓库里,储存着大量进口冻肉。执法人员对嘉鸣公司9个仓库逐个进行检查,竟查获了6100多吨问题冻肉,成为目前全国最大的一起走私冻肉案件。
 
10万吨走私冻肉入华 部分肉龄40年已恶臭
          新华网长沙6月23日电 “70后”猪蹄、“80后”鸡翅……有的比一些年轻人年纪还大的“僵尸肉”通过走私入境,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宵夜摊、餐厅。这些肉有的来自疫区,有的严重过期,用化学药剂加工调味品后居然摇身一变成为“卖相”极佳的“美味佳肴”,威胁着百姓的食品安全。6月份,海关总署在国内14个省份统一组织开展打击冻品走私专项查缉抓捕行动,成功打掉专业走私冻品犯罪团伙21个,初步估计全案涉及走私冻品货值超过30亿元人民币,包括冻鸡翅、冻牛肉、冻牛猪副产品等10万余吨。
 
河南问题饮料“傍名牌”五年未被发现
          记者日前暗访发现,开封市一家民营饮品企业“傍名牌”生产销售问题饮料长达五年,其“李鬼”饮料销售网络遍布全国。目前涉事企业已被要求整改,但大量问题饮料未被查封,不知去向。采访中多个主管部门表示,涉事企业虽然问题多多,但证照齐全,“查处难度大”。为何多个部门管不住“一瓶”问题饮料?专家认为,地方保护主义给这些违法企业留下了生存空间。
 
食品溯源乱象调查:2分钱一个追溯标 产地随便写
         各地食品溯源体系标准不一,由企业自建的食品溯源平台缺乏监管,变相衍生出了借助溯源码鱼目混珠、以次充好的乱象。有的食品张冠李戴,乱贴追溯码;部分原产地品牌的溯源码,变成了企业的牟利工具;消费者能查到的溯源信息也是参差不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