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快讯

【行业】人工甜味剂会导致肥胖吗?

  • 日期:2025-08-11
  • 来源:江苏市场监管公众号
  • 阅读:0
  • 手机看

近年来,使用人工甜味剂的无糖可乐、无糖酸奶等食品被减肥人群奉为救星,没有心理负担地放心食用的同时,还能享受“甜蜜”。但这些“没有热量的糖”却也因“可能导致肥胖”的争议备受质疑。人工甜味剂到底会不会让人变胖?其实这个问题,科学界已经争论了近30年。本期《专家有话说》请来了省食药安委食品安全专委会委员、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马向华对人工甜味剂进行科学解读,帮助大家建立正确认知。

人工甜味剂是一类高甜度、低热量或无热量的化合物。比如,阿斯巴甜的甜度是蔗糖的200倍,三氯蔗糖更高达600倍——只需极少量就能达到蔗糖的甜味,几乎不增加热量。理论上,用它们替代糖,能减少热量摄入,辅助控制体重。这也是为什么减肥者纷纷选购含人工甜味剂的食品。

图片

但矛盾的是,近年一些研究却发现:长期大量饮用含人工甜味剂饮料的人群,肥胖率反而更高。那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肥胖的根本原理是摄入热量长期大于消耗热量,过多的热量以脂肪的形式储存在体内就会带来肥胖。如果代糖爱好者本身有喜欢吃零食、不运动的坏习惯,并误以为喝了无热量的无糖可乐就能多吃其他的食物,可能反而导致摄入总热量的增加,引起肥胖。

另外,我们的口腔中有甜味受体,当甜味分子(无论是糖还是人工甜味剂)接触受体时,会向大脑发送甜味信号。但人工甜味剂的矛盾在于,它只触发甜味信号,却不提供热量。身体接收到的甜味和热量信号不匹配,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通过下面三个机制导致肥胖:

1.食欲“失控”

大脑发现甜味来了但没热量,可能误以为之前的热量不足,反而刺激饥饿感,让人更想吃高热量食物(比如喝完无糖可乐后,突然很想吃蛋糕)。动物实验显示,长期摄入人工甜味剂的小鼠,对高糖食物的渴望明显增加。

2.肠道菌群“抗议”

肠道内的微生物能分解食物、调节代谢。研究发现,人工甜味剂可能改变肠道菌群组成——比如减少有益菌双歧杆菌,增加条件致病菌脱硫弧菌。这种失衡可能导致肠道吸收糖分的能力下降,未被利用的糖分转化为脂肪堆积。

3.代谢“误判”

胰岛素分泌依赖于血糖升高的信号。人工甜味剂虽不升血糖,却可能让胰腺习惯性分泌胰岛素。长期下来,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类似胰岛素抵抗),反而更容易囤积脂肪。

需要强调,目前多数实验是在动物或短期人体试验中完成的,这些机制对人类的长期影响仍缺乏确凿证据。减肥的关键还是得“管住嘴,迈开腿”,不能寄希望于无糖食品,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