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均乳制品消费总量不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11月13日,农业农村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奶业振兴有关情况。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二级巡视员王俊勋表示,将增加奶酪、黄油等干乳制品的生产,推动国人由“喝奶”向“吃奶”转变。
奶、乳制品的消费总量不足
近几年,奶制品、乳制品消费愈发普及,已成为公众不可或缺的食品。但王俊勋表示,当前奶、乳制品的消费总量不足,结构也不合理。
据介绍,中国人均乳制品消费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是发展中国家的1/2,奶业发达国家的1/7。“当然这些不足也说明我们国家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他说。
王俊勋同时表示,从消费结构上来看,乳制品存在着“两多两少”的问题。
首先,液态奶多,干乳制品少。中国去年乳制品总产量2680多万吨,其中,液态奶的产量2500万吨,干乳制品产量180万吨。
“这个差距还是很大的,在发达国家,干乳制品和液态奶的比重为7:3,在我国恰恰是倒过来3:7。”王俊勋介绍。
此外,国内市场上的液态奶,常温灭菌乳多,巴氏杀菌乳少。去年生产的乳制品中,灭菌乳和巴氏乳的比例约为4:1。
奶酪营养价值更高,将推动乳制品生产
对此王俊勋表示,将优化乳制品结构,稳定常温奶,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低温乳制品,增加易于消费者接受的奶酪、黄油等干乳制品的生产,推动由“喝奶”向“吃奶”转变。
为何要推动奶酪等乳制品的生产、消费?这些乳制品相比液态奶有哪些优势?在发布会后,王俊勋回答了南都记者的提问。
据他介绍,从营养的角度看,奶酪的营养程度更好:奶酪是将牛奶当中的优质蛋白取出来;从矿物质角度讲,奶酪中的钙和磷的匹配很好;奶酪经过发酵后,也有益生菌存在。
“这类产品属于高附加值的产品,也是高营养的产品,”王俊勋说。
他表示,中国奶业发展起步较晚,“第一步应是解决有没有的喝的问题,解决了这一问题,下一步就是提升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