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什么是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吗?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有什么作用?
这就带大家了解下吧~
什么是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是指为满足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者特定疾病状态人群对营养素或者膳食的特殊需要,专门加工配制而成的配方食品,包括适用于0月龄至12月龄的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和适用于1岁以上人群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标签和说明书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作用,不得宣称保健功能。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需在医生或临床营养师的指导下使用。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分类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分为适用于0月龄至12月龄的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和适用于1岁以上人群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01 适用于0月龄至12月龄的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
1、全营养配方食品
2、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
3、非全营养配方食品
常见的虚假、夸大等违规宣传情形
01 涉及虚假、夸大、违反科学原则或者绝对化的词语,如“特效”“全效”等;
02 涉及预防、治疗疾病的词语,如“预防”“治疗”“速康”“优术”等;
03 涉及保健功能的词语,如“强壮”等;涉及明示或者暗示具有益智、增加抵抗力或者免疫力、保护肠道等功能的表述;
04 涉及庸俗或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词语,如“神效”等;
05 其他误导消费者的词语,如使用谐音字或形似字容易造成消费者误解的,如“亲体”“母爱”“仿生”等;
06 婴儿或者病患的形象作为标签图案,以及“人乳化”“母乳化”或近似术语表述;
07 其他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的情形。
如何读懂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标识?
01 关注产品名称及标识
产品标签上标示的产品名称应为产品注册批准的名称,如×××特殊医学用途全营养配方食品(粉)、×××特殊医学用途婴儿氨基酸配方食品(粉)等。特医食品生产企业正在逐步使用“小蓝花”专属标识。
02 关注产品注册信息及执行标准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必须经市场监管总局批准注册。合法的产品标签上会标注产品注册号,格式为“国食注字TY+8位数字”,消费者可到市场监管总局官网查询注册产品信息。
合法的产品标签上会明示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譬如:GB2559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通则》或GB299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没有标注产品注册号的或者查询不到相关信息的,千万不要购买。
03 关注适宜人群、警示说明和注意事项
合法正规产品标签中应明确标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类别和适用人群。若在食用过程中出现不适症状,或未达到预期效果,应及时向医生或者临床营养师咨询。
消费提示
01 选择正规渠道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可以通过医院、药店、商超、网络购买,消费者需在医生或临床营养师指导下选择适合自身的产品,购买时留存购货凭证以备维权。
02 读懂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标识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与蛋白类固体饮料在产品营养特性及用途、适用人群、监管方式、执行标准、标签信息等方面均有显著不同。购买时注意区分二者。
目前市场上有不少标识为“深度水解蛋白配方粉”“氨基酸营养粉”“无乳糖营养配方粉”并标称适用于“过敏宝宝”或“无法食用乳蛋白及多种食物蛋白人群”等的固体饮料,此类产品不属于“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不能满足特殊体质婴幼儿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不适合婴幼儿特别是12个月龄以下的婴儿食用。
03 关注贮存条件和保质期
产品标签中会标注产品贮存条件,特别是提示开封后的贮存条件。要购买保质期内的产品,优先选择生产日期距购买日期较近的产品。
消费者购买和使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一定要在医生或者临床营养师指导下使用。购买产品后要重点阅读掌握标签上标示的食用方法和使用说明。使用过程中如出现不适症状,或未达到预期效果,应及时向医生或者临床营养师咨询。如果发现产品存在夸大、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市民可拨打12315、12345热线进行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