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快讯

【案例】调制乳粉能治鼻炎?辛巴带货再陷争议旋涡,被指虚假宣传!

  • 日期:2024-11-14
  • 来源:北京商报
  • 阅读:888
  • 手机看

近日,快手主播辛巴再陷争议旋涡,其带货的产品“HomePro合普诺爱毕可免疫球乳铁蛋白”调制乳粉,被博主实名举报带货涉虚假宣传,涉事产品销售额798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销售额7980万元的涉事产品现已被下架。

据@黑猫投诉 消息,近日,网红主播辛巴@辛有志xyz 及其徒弟蛋蛋在一场直播带货中,宣称一款“HomePro合普诺爱毕可免疫球乳铁蛋白”的调制乳粉对鼻炎、发烧、脚气、口气、荨麻疹等症状有效果,且能在两小时内显著提升免疫力。

e2275172-e568-4317-9dc3-f42319e368f1.jpg

报道还提及,11月6日,有博主据此向广州市场监管部门进行了实名举报,质疑辛巴的该场直播带货涉嫌虚假宣传、夸大产品功效问题。

记者在网络检索到的涉及该场直播的录屏内容显示,为了提高销量,辛巴在直播中不断压低产品单价,从“399元两盒”最终调整为“399元5盒”。而在该款产品的推介尾声,蛋蛋在直播中宣称销量已超20万单。依据每单399元的价格估算,辛巴该场直播中对合普诺爱毕可的带货销售额或为7980万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七十九条规定,保健食品广告除应当符合该法第七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外,还应当声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其内容应当经生产企业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取得保健食品广告批准文件。律师认为,辛巴在直播中宣传保健品具有药品的功能,涉嫌虚假宣传。

持续关注此事的网红“桃白白style”表示,他已经准备好了相关举报材料,在持续喊话辛巴未获回音的情况下,他计划近期前往广州的相关部门举报辛巴虚假宣传一事。

桃白白style多次发布视频,质疑辛巴带货的合普诺产品涉嫌虚假宣传。辛巴方面认为,这种视频侵犯了辛巴的名誉权,向短视频平台提交的证明材料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处方单和湘潭市中心医院匹配单”,称有医生推荐此产品,且临床试验报告能驳斥桃白白style的观点。

对此,桃白白style并不认可,他质疑称,一款食品哪来的临床试验报告?5日下午,上海的一名志愿者告诉他,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服务中心获悉,保健品不可能被开在处方单上。

在直播中,辛巴多次提到,合普诺是跨境产品,消费者要慢慢等。合普诺官网显眼处标识“新西兰高端营养产品”,介绍HomePro(合普诺)是一家新西兰家庭营养健康管理公司。

合普诺办公地址在南京紫东创意园C3。天眼查显示,合普诺品牌属于南京合普诺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20年。合普诺创始人朱家春曾公开表示,决定做这个品牌后,经历了漫长而充足的准备阶段,2020年才完成整体引进国内。号称“新西兰高端产品”,合普诺的产品主要在国内的各大电商平台销售,海外主流社交平台Instagram、X、YouTube上并没有该品牌或产品的任何介绍,在新西兰亚马逊等在线购物网站上也无法搜到合普诺。

该品牌官网简介显示,合普诺产品为“新西兰制造新西兰原装进口”。生产厂家MegadairyLimited(新西兰美大乳业美大制药集团)在新西兰拥有奶粉工厂、土地物业,主要经营代理新西兰预包装食品,各种乳粉、奶片、营养补充剂、乳铁蛋白等。Megadairy Limited是由一位名叫伍逸的华人创办的中资企业。

检索发现,除了合普诺,Megadairy Limited曾为多个国内营养食品、乳制品品牌代工,包括巨人博士、纽萃乐、康宝格、倍瑞克等,这些品牌的知名度较低,经营的时间大多不长久。

2020年,Megadairy Limited生产的1批次“纽贝乐分离乳清蛋白粉复合固体饮料”,因超限量使用营养强化剂乳铁蛋白未准入境。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类产品本质是中国公司在国外找了个奶粉工厂贴牌生产。多年前,时任广州乳业协会理事王丁棉接受采访时曾表示,这类乳制品利用了消费者的心理,使用了超高定价、利润最大化的营销策略。

11月8日,记者检索发现,此前媒体报道中提及的合普诺官网已显示关闭。此外,在辛巴直播账号页面内,此前售有合普诺爱毕可的产品链接也已检索不到。据此前在辛巴直播间购买过该产品的消费者张先生向记者提供的页面信息显示,该产品已处于“下架”状态。目前仅有合普诺爱毕可品牌官方店铺有在售。

据《北京商报》报道,11月11日,针对近日“辛巴涉嫌虚假宣传”一事的真实性和调查情况,辛选相关负责人未向记者回应。

上述调制乳粉服用后是否对孩子鼻炎、发烧有改善效果,淘宝、京东的HomePro官方旗舰店客服也未正面回应记者,仅回复“产品是合规的”。

此前的9月,辛巴曾被“无限期封禁”,然而仅时隔一个月就高调宣布“复播”,在视频中单膝下跪,掀起全网热议。而在此前,辛巴更是“屡被封禁,屡次复播”。业内人士指出,在违规后仍能复播,且“屡被封禁,屡再复播”的现象,的确“匪夷所思”,建议监管部门“严惩”此类伤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严整直播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