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快讯

【行业】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控下的难点与重点

  • 日期:2021-01-25
  • 来源: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
  • 阅读:169962
  • 手机看

 专家解读


一、进口冷链食品及其包装可能成为远距离跨境携带和传播新冠病毒的载体

     目前,国外很多国家正处于新冠疫情的暴发期,各种物体表面包括食品及其包装都有可能被污染。

     新冠病毒在低温条件下存活时间长,随着冬季气温降低,不仅是冷链食品及其包装,所有国际运输环境都类似于冷链系统,相关物品都有可能成为远距离跨境携带和传播新冠病毒的载体。高风险人群主要是频繁接触这些可能被污染的物品且防护不到位的人群。

1.jpg

二、进口冷链食品及其包装总体污染率比较低,且主要集中在外包装

      虽然近期多地时有在进口冷链食品及外包装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但总体来看,污染率比较低,主要污染的是外包装。

2.jpg

      截止2020年11月25日,国家卫健委组织的全国冷链食品及包装样品监测抽检结果,污染率为万分之0.48。

三、我国对进口冷链食品采取严格防控措施,有效防范疫情输入风险

      为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已出台一系列指南,加强对冷链食品的管理。

      同时,相关部门也加强对进口物品和集装箱的消毒,把涉及国际物流的其他运输视同冷链运输来加强管理。强化入关检验、入关消毒及相关从业人员的作业防护,从源头把控,有效防范疫情输入风险。

专家建议

一、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控要着重加强关口前移

     进口冷链食品到达消费者手中,需要经过入关、运输、仓储、销售等一系列环节,具有流通链长、范围广、时间长的特点。在这个过程中,疫情防控措施执行越靠前,防控的效力和成本就越低。因此,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控要着重加强关口前移,强化源头把控。

3.jpg

二、食品生产经营者应严格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

     虽然新冠肺炎不是食源性疾病,但会对食品安全造成影响,对食品全产业链的安全提出了更高的卫生要求。

  •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采取更严格的人员及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管理措施;

  • 从事冷链食品生产经营的,应按照《冷链食品生产经营新冠病毒污染防控技术指南》等相关要求落实防控主体责任,加强从业人员日常防护、健康监测和核酸主动筛查,在生产、装卸、运输、储存、销售和餐饮服务等各环节中做好防护和消毒,确保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正常运营。

三、疫情防控须做好“人”“物”同防

     目前,疫情传播呈现出“从物到人”“从人到人”并存的特征。因此,疫情防控需做到“人”“物”同防,在堵住境外输入病例的同时,也要严控经物流途径,尤其是冷链物流输入的风险。

     尽可能从源头管控,一方面加大进口冷链食品的检验检疫、开展主动性预防性全面消毒工作;另一方面,加强职业暴露人群的防护和核酸的主动筛查;

     鉴于进入冬季所有国际运输的环境都类似于冷链系统,在加强进口物品消毒的同时,从业人员也应按照相关标准的防护措施要求做好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