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饮料也是常见的“可补充电解质”的饮料之一。目前市面上多数的运动饮料执行的标准为GB 15266-2009《运动饮料》。根据运动饮料的定义可知,补充电解质也是运动饮料的功能之一,其中的理化指标规定了应当含有的可溶性固形物、钠、钾的含量,还要求了抗坏血酸、硫胺素及其衍生物、核黄素及其衍生物或可添加成分的含量。且根据GB/T 10789的分类,运动饮料也属于特殊用途饮料类。其标签标示除了需要符合GB 7718、GB 13432等相关规定还应标注可溶性固形物、钠、钾的含量范围。 定义:运动饮料是指营养素及其含量能适应运动或体力活动人群的生理特点,能为机体补充水分、电解质和能量,可被迅速吸收的饮料。 ——GB 15266-2009《运动饮料》 固体饮料也是企业常选择的一种产品类别,在固体饮料的分类中包含了特殊用途固体饮料,该分类下就包含了运动固体饮料和电解质固体饮料。在标签标示要求上,除了GB 7718的要求,还要求了标注产品的冲调或冲泡方式。 定义:特殊用途固体饮料为通过调整饮料中营养成分的种类及其含量,或加入具有特定功能成分适应人体需要的固体饮料,如运动固体饮料、营养素固体饮料、能量固体饮料、电解质固体饮料等。 ——GB/T 29602-2013《固体饮料》 运动营养食品属于特殊膳食用食品,应当遵循的标准为GB 24154-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运动营养食品通则》(以下简称GB 24154) GB 24154对于钠、钾、镁、钙、维生素B6、维生素C等维生素矿物质营养素的种类和含量进行了要求。其标签标示应当遵循GB 1343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以下简称GB 13432)的规定。且标签中应在主要展示面标示“运动营养食品”及产品所属分类。如有不适宜人群,应在标签中标识。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运动营养食品和上面提到的运动饮料并非同一类别的食品, 定义:运动营养食品是指满足运动人群(指每周参加体育锻炼3次及以上、每次持续时间30min及以上、每次运动强度达到中等及以上的人群)的生理代谢状态、运动能力及对某些营养成分的特殊需求而专门加工的食品。 02 电解质水的营养成分宣称 市面上常见的电解质水中除了“补充电解质”,“含电解质”以外,还会对某些营养成分进行单独宣称,主要包括了,营养素(钠、钾、镁、锌、维生素C、维生素B6、维生素E、膳食纤维),能量物质(白砂糖、葡萄糖、果糖、食用盐)等,那对于营养成分如何进行宣称呢? 对于运动营养食品,根据GB 13432的要求,营养成分在产品中的含量达到相应产品标准的最小值或允许强化的最低值时,可进行含量声称。符合含量声称要求的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可对能量和(或)营养成分进行功能声称。功能声称的用语应选择使用GB 2805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以下简称GB 28050)中规定的功能声称标准用语。 对于饮料类产品,当符合GB 28050的要求时可以进行营养声称,其中包括了含量声称和比较声称,在满足法规要求的前提下还可以进行功能声称。但功能声称的标准用语不应进行任何形式的删改、添加和合并。 以下给出了一些GB 28050规定的常见营养素的功能声称标准用于供企业参考: 镁是能量代谢、组织形成和骨骼发育的重要成分。 锌有助于改善食欲。 维生素B6有助于蛋白质的代谢和利用 维生素C有抗氧化作用。 膳食纤维有助于维持正常的肠道功能。 。。。。。。 饮料类的电解质水属于普通食品,运动营养食品类的电解质水属于特殊膳食用食品,对于标签和广告中的宣称在相应的产品标准、《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广告法》、GB 7718以及《食品标识管理规定》有明确的要求。 重点要求如下: 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书,不得含有虚假内容,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生产经营者对其提供的标签、说明书的内容负责。 ——《食品安全法》第七十一条 食品广告的内容应当真实合法,不得含有虚假内容,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食品生产经营者对食品广告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食品安全法》第七十三条 保健食品之外的其他食品,不得声称具有保健功能。 ——《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八条 普通食品的标签上不得标注或暗示具有预防、治疗疾病作用的内容,非保健食品不得明示或暗示具有保健作用。标签上不应出现任何疾病名称或医药相关专业词汇和语句。不得以欺骗或者误导的方式描述或者介绍食品。 ——GB 7718以及《食品标识管理规定》 食品广告中不得使用“国家级”、“最高级”、“最佳”等用语;不得使用医疗机构、医生的名义或者形象。食品广告中涉及特定功效的,不得利用专家、消费者的名义或者形象做证明; ——《广告法》 除以上要求外,许多产品选择在电商平台销售,无论是直播带货的形式,产品详情页的形式,或是以其他形式发布的广告宣传都应当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以及各大电商的要求。例如:《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关于加强网络秀场直播和电商直播管理的通知》等 最后,也提示广大的消费者,电解质应当科学的补充。在中国营养学会饮水与健康分会、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等6大专业机构联合发布的《电解质平衡与健康联合提示》中对补充电解质给出了相应的指导。 1. 长时间或高强度身体活动,或高温环境作业时机体主要通过大量排汗散热来调节体温,随着汗液的大量蒸发会出现水分和电解质的流失。应当适量补充电解质,维持体内的电解质平衡。 2. 发热、呕吐、腹泻等可能引起电解质紊乱,可以补充电解质来保持身体的电解质平衡。 3. 某些疾病情况下,如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慢性心力衰竭、内分泌疾病等相关疾病,补充电解质需要在在医生评估和指导下合理纠正电解质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