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年伊始,中国乳业呈现新气象。1月25日,新希望乳业正式登陆A股上市交易,成为国内第12家乳业上市公司。新希望乳业的上市也是区域乳企通过整合探路全国化发展的一种尝试。
区别于国内传统的城市型乳企,新希望乳业也是目前最接近全国化的区域乳企之一。近年来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尤其是全国性乳企的下沉挤压下,区域乳企的生存压力日益提升,新希望乳业的上市,能否给区域乳企山头林立的局面带来一些改变和启发。
“从今天开始,新希望乳业将成为一家承受更多关注、连接更多希望的公众公司”,新希望乳业董事长席刚表示,身处中国奶业的“新鲜风口”,新希望乳业将持续推动聚合式的平台发展模式,以“鲜战略”为核心,强化多区域、多工厂、多产品线的柔性生产能力,建立区域乳企品牌共生发展的新生态,带动乳业新的增长引擎。
低温奶成必争之地
2018年12月26日,农业农村部等9部委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奶业振兴的若干意见》,力争到2025年全国奶类产量达到4500万吨,切实提升我国奶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在乳制品总体销量上扬的“大趋势”下,“小趋势”的变化也值得关注。如果说过去十年是常温奶的“黄金十年”,那么在未来,低温奶的“新黄金十年”或许已然到来。
“健康”、“品质”的标签,成为影响消费者选择乳制品的重要依据。天猫新品创新中心发布的一份低温奶发展趋势报告显示,消费者在购买乳制品的时候,生产日期越近越好,保质期越短越好。2017年主打短保鲜期的低温牛奶销量同比增长近100%,低温鲜奶品类成长速度是乳制品行业的近10倍。相较之下,创立以来即以“鲜战略”切入行业的新希望乳业,先一步建立了对应“新鲜”的供应体系和市场布局,构建出差异化的相对竞争优势。
据新希望乳业招股书披露,从2015年至2018年上半年,低温奶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重从47.31%提升至57.97%,呈现稳步上升的态势。2011年,新希望首推全球第一款以时间定义好牛奶的24小时鲜奶,从生产到产品下架不超过24小时。今年,新希望乳业再以“黄金24小时”突破技术壁垒,采用A+级远高于欧盟标准的“优质乳奶源”+72摄氏度15秒的黄金杀菌温度+ 24小时黄金保鲜时间,更好地保留牛奶中的活性营养,臻于巴氏奶产品生命时效极限,以产品刷新行业标准。
与近年来乳业巨头开始布局低温市场不同,新希望乳业在其“鲜战略”背后,是十几年实践积累造就的整个产业供应链效能的重塑。一方面,围绕城市150公里的“鲜半径”,新希望乳业卡位布局了优质的牧场和工厂;另一方面,在深耕区域之下,联合新希望冷链物流,网络可以延伸至整个省级区域的三四级城市甚至县城,覆盖各级市场的消费需求,成为向内撬动市场的关键优势。根据2017年报数据披露,新乳业控股的乳制品生产加工企业已经达到13家,在四川、云南、河北、山东及浙江等重点市场均已形成稳定的区域竞争优势。
“新希望”下的“鲜优势”
成立十几年来,新希望乳业通过业务融合、团队融合、文化融合,积累了一套并购整合的发展经验,这一商业模式,使其具备了快速可复制的发展能力。新希望乳业还将继续整合,以形成全国性品牌,谋求上市在获得资本的同时可以获得更多的品牌效应,为将来进军一线城市造势。
仅以优质乳工程为例,从2016年9月开始,新希望乳业推动参与优质乳工程,对原奶、生产工艺等产业链条进行升级改造,以保留牛奶中更多的营养物质。自新希望雪兰成为全国首家“中国优质乳”验收企业以来,新希望乳业旗下已有8家企业通过优质乳工程审核,覆盖西南、华东、华北、华中,成为通过品牌最多、覆盖区域最广的企业,不仅让更多消费者受益,更展示了中国奶业挖掘本土优势的品质实力。
有投资专家分析认为,随着新希望乳业成功登陆A股,在资本势能的影响下,势必将吸引更多小规模分散状态的区域品牌加入其“乳业合伙人”阵营,与新希望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推动行业走向品牌共建。
“非传统乳业”的新希望
新希望乳业提出以科技为核心的“芯乳业”发展思路。把研发与消费洞察紧密挂钩,这也是新乳业频频推出“爆款”的背后动力。比如当天生产、当天售卖、当天下架的“24小时鲜奶”,以更鲜活的行业标准,在消费升级的风口中抢先树立标杆地位等。
“专注做正确的事情,是抓住风口保持高速奔跑的动力”,席刚表示,面对市场高速迭代所产生的变革和机遇,无论是从资本的角度还是从产业的角度来看,新希望乳业都将继续整合优质的产业资源,将“新鲜”事业进行到底,并最终让所有努力转化成消费者、行业伙伴和投资者真实的、可持续增长的回报,为中国奶业的全面振兴积极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