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快讯

【行业】乳业发展亟需破解“菌”难题

  • 日期:2024-02-03
  • 来源:经济参考报
  • 阅读:383
  • 手机看

乳酸菌、益生菌制剂是生产酸奶、奶粉、奶酪、饮料等乳制品的关键原辅料。这些产品对于维持人体健康和预防疾病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受到大众的青睐。随着人们对健康管理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乳酸菌市场在保健食品行业中的需求也在增加。

由于我国对乳酸菌、益生菌菌种和制剂的研究起步晚,当前国内乳企生产所需的乳酸菌、益生菌制剂主要依赖进口,成为制约我国乳业市场竞争力和效益提升的瓶颈。与乳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乳制品用乳酸菌、益生菌的研发以及产业化水平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需进一步加力相关研究。

生产酸奶、奶酪等发酵乳类制品,乳酸菌是必不可少的原料,决定了发酵后的口感和营养成分。益生菌则具有各式各样的功能特性,添加到奶粉等乳制品中,能起到促进肠道蠕动、调节肠胃功能等作用。

近年来,部分国内科研机构、企业的相关研发力度不断加大,并取得一批成果。

据了解,内蒙古农业大学研究团队在去年底已分离、保藏乳酸菌47573株,涵盖乳酸菌的33个属、138个种和亚种,并在去年10月建立了乳酸菌种质资源库,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认定为目前已知的全球最大乳酸菌种质资源库。

目前,该团队从采集到的菌株中,已鉴定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乳酸菌、益生菌,如干酪乳杆菌zhang、双歧杆菌V9、植物乳杆菌P-8、乳双歧杆菌Probio-M8等,打破了外企在这一领域的技术垄断,部分菌种已在乳企实现转化。

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环境微生物课题组近年来也聚焦乳酸菌、益生菌研究,其分离鉴定出的发酵乳酸杆菌GR3已用于酸奶等产品生产。

同时,乳企也日益重视相关研发应用。如伊利集团已成功研制出一款乳酸菌发酵剂以及3株益生菌菌株,可满足消费者对肠道健康、体重控制和口腔健康需求。2021年,蒙牛集团通过对自主菌种分离筛选及功能研究,开发出多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益生菌菌株,掌握了部分发酵乳制品生产的关键技术。君乐宝集团则建立起拥有1000余株乳酸菌的菌种库,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副干酪乳杆菌N1115、植物乳杆菌N3117及自主酸奶发酵剂。

但是由于研发起步晚,与乳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研发应用仍然存在很多短板问题,主要是自主鉴定的菌种种类少、生产制剂的技术积累薄弱、产业化应用规模小。

据介绍,生产乳制品用的菌剂,需要将不同菌种按照比例进行配比,这对自主掌握的菌种数量和技术工艺要求较高。国外研发早,技术和知识产权积累雄厚,丹尼斯克等国外龙头企业优势明显。短期内我国难以突破,因此目前发酵剂的进口比例高达90%—95%。

此外,由于缺乏行业标准,导致市场上的产品鱼龙混杂,不少产品蹭热度、炒概念,进行夸大或虚假宣传。以益生菌为例,据天眼查数据,目前我国有3000多家以益生菌概念进行生产加工的企业,其中45%成立于5年内。很多产品的菌株在没有临床数据支撑下,就被企业投入市场。

针对上述问题,企业人士建议,将这些问题确定为我国乳业升级的基础性和重点突破方向之一,进一步加大研究投入力度,设立国家级重点研发专项,带动整体研发水平提升。

另外,目前,乳酸菌、益生菌研发和应用涉及食品、药品、基因工程等多学科,针对这种发展趋势,专家建议重点布局一批研发基地,培养壮大人才团队,建立产学研创新联盟,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从菌种的安全和质量方面提高相关产品准入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