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快讯

【行业】清真食品认证后潜力有多大?

  • 日期:2025-11-01
  • 来源:中国食品报网
  • 阅读:9
  • 手机看

目前,全世界范围的清真食品标准处于不统一的状态,印度尼西亚清真产品保障机构(BPJPH)强调建立全球认可的清真产品标准的重要性。印度尼西亚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伊斯兰国家,其穆斯林总人口数约为2.45亿,占该国总人口数的87%。基于印度尼西亚自身对于清真食品的巨大需求量,以及其本身具有的相关优势,印度尼西亚在国际清真食品市场的影响力不容忽视。中国作为清真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在对接全球清真食品市场以及认证合作等方面应如何积极作为?清真食品认证后潜力到底有多大?

PART.1

中国清真食品市场破3000亿?

中国清真食品产业的年产值目前尚无官方统一数据。《环球时报》引用有关报告称,2025年中国清真食品市场规模已突破30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8%。英国《中国简报》2025年7月7日的一篇题为《探索中国的清真食品市场,外国投资者面临的机遇和合规要求》的报道称,中国的清真食品行业受益于旅游和酒店服务行业得以迅猛增长。在上海、北京、西安和广州等城市,获得清真认证的餐馆和食品店数量与日俱增。将此类服务纳入共建“一带一路”旅游合作的举措进一步推动了该趋势,包括专门开展吸引东南亚和中东游客的活动。中国举办的清真食品博览会也提供了稳妥的网络和交易平台。其中,宁夏举办的第六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吸引来自30多个国家的参展商,促成各方签署了数十亿元的清真食品协议。

中国清真食品产业涵盖肉类、乳制品、调味品、速冻食品等细分领域。宁夏是中国清真食品的核心产区,甘肃、青海、新疆等西北地区省份也占有较大份额。国内清真食品线上销售(如天猫、京东)规模也进一步扩大,其中出口至中东、东南亚的清真食品年额数字可观。

中国及世界穆斯林人口的食品消费联动与互动消费不容忽视。中国穆斯林人口约2,500万(官方统计),但实际消费群体更广(如非穆斯林因品质信任而购买)。中国的穆斯林人口占比虽然不大,但是清真饮食所能辐射到的人口数却相当可观,因此中国也可以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清真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

“一带一路”倡议也推动了清真食品出口(如宁夏获批国家级“清真食品认证中心”),地方政府补贴清真食品企业(如云南省、河南省)。此外,年轻一代对带有“清洁标签”(无添加剂、高卫生标准)的食品需求增长。另外,非清真品牌企业近年来也多推出清真子品牌,提高其市场占有率。截至2025年5月29日,据估计全球穆斯林人口约为20.46亿,占全球总人口81.85亿的超过四分之一。从地域分布来看,超过60%的穆斯林群体集中在亚太地区,特别是中国周边国家与地区。

PART.2

全球主要清真认证机构

集中在伊斯兰国家

当前,中国出口清真产品的认证呈现“国内基础认证+国际目标国认证”双轨并行特点。中国出口清真产品需首先符合国内《清真食品管理条例》及相关地方标准,即完成国内清真认证。国内认证是出口的“入门券”,但目标国通常要求额外获得其认可的国际清真认证。由于各国对“清真”的定义和监管标准差异较大,中国出口清真产品需根据目标市场要求,申请目标国认可的清真认证。部分国际申请不够便利,申请周期长,也有一定的申请费用。目前,全球主要的清真认证机构集中在伊斯兰国家。

目前核心的国际清真标准主要有:(1)OIC/SMIIC(伊斯兰合作组织/标准与计量研究院)标准,名称为OIC/SMIIC1:2019(通用清真食品标准),目前已有45国采纳这一标准;(2)GCC(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Gulf Cooperation Council)标准,要求进口食品必须通过GAC认证(海湾合作委员会认证中心),对添加剂(如明胶、乳化剂)来源审查极严;(3)JAKIM(马来西亚伊斯兰事务局,Islam Religious Council of Malaysia)标准,名称为MS1500:2019(全球最严格的标准之一,全球约80个国家认可,是中东、东南亚市场的“黄金认证”),供应链全程需清真合规(从农场到运输),每年复审认证,突击检查频率高。(4)印度尼西亚MUI认证(覆盖东南亚市场);(5)沙特SFDA认证(中东核心市场);(6)阿联酋ESMA认证(覆盖阿联酋及部分中东国家);(7)新加坡MUIS认证(适用于新加坡市场);(8)欧盟HALAL认证(部分欧盟国家)。根据以上标准采用的国家数量来看,影响力最大的是JAKIM标准和OIC/SMIIC标准。

国际清真食品市场规模较大,吸引力强。根据Statista和伊斯兰合作组织报告,清真食品的全球市场规模已超过万亿美元,主要驱动因素包括全球穆斯林人口增长(预计2030年达22亿)、清真认证体系标准化以及非穆斯林消费者对清真食品的信任度提升(如对卫生和安全的认可)。东南亚(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和中东(沙特、阿联酋)是传统核心市场,占全球消费的60%以上。东南亚和中东市场对中国清真食品的进口需求也均保持增长。新兴市场(如欧洲、北美、中国)因穆斯林移民和本土需求增长迅速,特别是美国清真食品市场年增速超过了10%。

据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网站信息,中国清真食品和饮料产品市场规模在2024年达到了777.1亿美元,预计该市场将从2025年的859.5亿美元增长到2034年的2171.0亿美元,预测期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0.84%。另据Precedence Research网站题为《清真食品市场规模、份额及2025至2034年的发展趋势》的报告显示,2025年全球清真食品市场规模达到了3.30万亿美元,并预计在2034年时达到9.45万亿美元。与此同时,2024年,中国进口了约42亿美元的清真认证食品和饮料产品,其中东南亚占比40%,约为16.8亿美元,中东占25%,约为10.5亿美元,其次为大洋洲20%,欧洲10%,其他5%。

PART.3

清真食品认证后发展潜力大

不论是在食材丰富性,加工制造的技术装备及食品物流水平方面,中国均走在世界前列。中国食品产业涵盖农产品加工、食品制造、饮料制造、餐饮服务等全产业链,总体规模稳居世界第一。据《2024中国食品产业运行趋势报告》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资产占全部规上工业的4.7%,完成了占比6.6%的收入,实现了占比8.7%的利润。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食品消费市场,庞大的内需市场为食品产业规模化、工业化提供了基础,也支撑了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国内有清真食品企业通过国际认证后,订单量增长了30%,并引发了对中国清真食品国际化的关注。但中国目前的清真食品主要针对国内,如需要伊斯兰教协会认证,并以参考国标加清真食品清单的方式来管控部分添加剂的使用,导致出口认可度不高。但本质上来说,这部分技术改进难度不大。中餐出海,或者中国清真食品的“走出去”,本质上就是要使中国优秀的传统饮食文化,先进的食品制备技艺和高效的食品信息及物流技术结合起来,共同提升中国饮食文化的海外影响力和国际市场占有率。

由于中国清真食品企业的注册地较为广泛,其因地制宜进行食品取材的余地较大,且部分原材料来源腹地具有纵深性,对优质原料的选取和对食品制备工艺的提升也不难操作。如果中国清真食品生产和加工企业获得相关认证,将大大激发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在更新生产观念、淘汰落后产能、集结优质原材料、提高生产工艺、完善储运服务及提升国际业务合作和结算水平方面,将得到明显改善。此外,中国清真食品出海也将进一步连通中国与广大伊斯兰世界,明显助力“一带一路”文化和民心相通,同时也能够有效支撑中国与相关国家的双多边合作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