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四川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食品安全问题重要批示精神,国务院食安办3月16日召开全国学校食品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督促地方和学校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教育部、卫健委等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市场监管总局局长张茅表示,“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出现的问题,国务院高度重视,多次作出批示,要求调查处理,排除隐患。目前成都七中实验学校事件尚未查清。” 张茅在电话会议上表示,学校食品安全是重中之重,保障学校食品安全要作为一项政治工作来抓。 我国小学、中学、大学共有2.76亿在校学生,学生和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健康是“天大的事”。学校的食品安全状况虽然也在不断好转,但学校食品安全问题依然严峻,食品安全管理的意识和水平与人们的期盼有差距,需要真正落实校长主体责任。
据张茅介绍,目前学校食品存的问题主要是:学校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有的校长和院长不是第一责任人,采购渠道、进货查验不严格,食堂人员培训不到位,有的生熟分开都不知道。有的学校原料采购、储存、加工制作不规范,存在过期原料等,餐具清洗消毒不彻底,导致学校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
会议指出,学校食品安全事关学生身体健康,事关亿万家庭幸福,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一直是食品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制度建设、加强管理、隐患排查、督促检查、监管执法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校园食品安全状况不断好转。但当前学校食品安全形势依然复杂严峻,食品安全管理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仍有较大差距。
会议要求,做好校园食品安全工作必须贯彻“四个最严”要求,严格落实学校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责任、市场监管等部门的监管责任、地方党委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将《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等落到实处,严防严管严控食品安全风险。教育部门要落实学校食品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切实规范食堂管理,加强学生食品安全教育,强化学校食品安全督导检查,严肃食品安全管理问责。卫生健康部门要加强学校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做好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和医疗救治,强化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各级食安办要发挥协调牵头作用,加强部门协同、社会共治,加大监管力度,推动监管创新,实施校园食品安全智慧监管,探索校园食品安全信用监管和联合惩戒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努力使校园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显著提升。近期,国务院食安办将会同有关部门开展“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守护好校园食品安全,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
会议明确,2019年要完成三项“硬任务”:全年校园食物中毒事故控制在万分之二以内,并比2018年有所下降;学校食堂推行“明厨亮灶”的比例要达到70%,让群众随时可以进行“看得见”的监督;4月15日之前,各地食品安全办等部门要组织全面排查校园食堂及周边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排查情况由各地食安办负责人签字上报。
会议还对央视3·15晚会报道的“辣条”生产经营问题作出工作部署,要求相关地区立即对涉事企业开展调查,对校园周边销售网点开展全覆盖检查。
会议由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副主任、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孙梅君主持。中宣部、教育部、卫生健康委、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等成员单位有关负责同志在主会场参加会议,各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条件的市、县食安办设分会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