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贵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公布了202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省候选人拟推荐对象,共有四人入围,其中包括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一位高管,研究方向为发酵与轻工生物技术。消息传出,立刻引发外界广泛关注和不小争议,有网友调侃这是“白酒院士”,还有网友戏称,“茅台入选了,我二锅头表示不服”,“酱香科技,饮领全球”……这些言论背后,是公众的不解。也是食品行业的悲哀。
除了有意蹭热点和恶意毁企业这两种少数不良居心者之外,公众对于茅台高管入选院士候选人的质疑无外乎两点:一是酿酒技术显然跟“国之重器”类的核心技术不沾边,且饮酒对于健康有一定的损害,所以,让酿酒的人当院士很难代表“科技兴国”的战略方向;二是茅台财大气粗,其强势地位有可能影响院士推荐和评选的进程这两点乍一看有些道理,细一品却都立不住脚。首先,茅台高管参评院士的研究方向是发酵与轻工生物技术,在科学的范畴里,造酒人研究的发酵工程和两弹一星的科学家研究的核物理没有高下之分,至于损害健康,那是酗酒者的作为,与发酵技术不沾边,其次,茅台作为食品行业的地位以及院士推荐和评选的规则都是光天化日之下的,没有关联的事实,即使茅台的金字招牌会晃一下院士推荐人的眼,但是也不可能改变基本的程序和根本的规则。
应当说,作为最高级别的学术称号,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院士从推荐到参评有严格和完整的标准和规则。根据院士增选工作相关规定,中国科协提名是院士候选人产生渠道之一,具体程序是经地方科协推荐、中国科协组织遴选、报经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审议通过后方可成为有效候选人。英雄不问出处,院士评选和酿酒这个行业没有关系,和茅台这个企业没有关系,日前贵州省科学技术协会工作人员表示,相关推荐评选符合所有法定流程,事实上,被推荐者只要真正合乎条件,评选过程只要真正公正公平,茅台高管当上院士又有何妨?院士的价值在于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为人民的美好生活造福,中国可以有航天院士,可以有水稻院士,为什么不能有白酒院士?
其实,把院士评选这个学术圈的事和食品企业放在一起并加以情绪化、社会化的解读,把与行业有距离的不确定信息当成行业新闻来渲染,本身就是一种异化的判断。毫无疑问,这样的判断对于食品行业造成了客观上伤害。而这个判断的背后是公众对于食品行业和食品科学的误解和食品行业健康成长进程中的短板。中国的食品行正在高速发展,而公众对于食品行业的认知却还相对肤浅。走进民生、融入时代、接上地气、传播真知,是中国食品行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选择,也是每一个食品企业特别是业内领军企业必须担当的责任。
茅台高管只是完成了院士候选人的初始推荐程序,中国工程院院士有关负责人回应称,其还不是中国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对于引发的风波央媒也给出了当慎之又慎的评判,实至名归也好,暗箱操作也罢,院士评选的规则和标准不会改变,茅台的品牌地位不会改变,去伪存真的本质不会改变,让本不该发生的舆情再飞一会儿,争议带来的终将是启示和收获。无论中国会不会增加一位白酒院士,中国食品行业的生存环境都会增加几分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