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0日“创新汇·第六届中国特殊食品行业创新论坛”之“2019亚太营养保健食品新趋势研讨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召开!
中国保健协会副理事长黄建生为大会致辞中提出几点重要政策相关的新动向。
营养与保健食品行业是我国食品产业的重要支撑之一,也列入“十三五”食品安全规划,是我国健康服务业和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重要的产业组成部分。
我们今天的会议是研讨保健食品的新趋势,我个人觉得:
一、在国务院和总局的督察指导下,在协会和企业的推动下,保健食品的注册流程正在向正常方向发展。
二、监管部门对保健食品行业反映强烈的普通食品冒充保健食品的问题给予了关注,这也将给守法的保健食品企业拓展出发展的余地。
当前,监管部门正在调整法规政策,保健食品发展的新趋势即将到来。我想给企业提几点建议:
1.认真学习和执行法律,企业一定要熟悉国家管理保健食品的有关法规,不要有侥幸心理,不要踏法律红线。
2.要讲诚信,企业营销方法可以创新,但宣传的内容要真实,销售的产品要合法,不要夸大宣传,不要忽悠误导百姓,要有社会责任感,坚守商业信誉。
3.对于监管部门的政策法规有意见,应积极向他们反映,或向协会反映,不搞上游政策下游对策。
日中健康食品友好协会会长上泽秀行在致辞中介绍了日中友好交流合作的大致背景及发展愿景。
“回顾这11年的交流合作,暂且不论日本市场的情况,对于在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市场这样一个发展繁荣的环境里,中国保健协会取得了很多成绩,在这方面,日中健康食品友好协会也非常地羡慕。我们得到了黄建生副理事长、徐华锋副理事长以及贾亚光副理事长等协会各位领导的支持,希望我们今后的合作能够长远地持续下去。特别是我们和张大超副秘书长一直以来的非常友好的合作,我们也是老朋友,我希望我们的交流合作能够一直持续下去,也希望中国保健协会更加发展壮大!”
韩国健康机能食品协会会长权锡烔说到:”韩、中、日三国地理相近,文化相似,希望三个国家以此次交流会为契机在多个领域进行深层次的交流,我相信三个国加能够实现快速发展我们的保健食品产业。”
日本健康产业杂志社社长大矢均在他的演讲《2019日本保健食品市场全观》中分享到:
“日本市场在过去一年的整体规模大概接近2万亿日元(相当于人民币1200亿),功能标志性食品2018年前15的销售排名可以看到第1~6名,以及第15的商品都是FANCL公司的商品,这是FANCL投放大量广告的效应。”
“特定保健用食品排名,第一名是整肠内环境,益生菌的规模是最多的;第二名是整体平衡,也就是日常健康部分,酵素、维生素等;随后是抗肥胖、减肥,以及美容、美肤,这个部分排名应该和中国市场是差不多的;排名第9的是免疫类,因为我们的保健食品被批准的数量中间,免疫是排第一的,但是免疫的功效在日本不被政府所认可。”
“功能性原的料市场排名,第一名乳酸菌,第二名是氨基酸。”
“制造销售企业的健康食品部分排名,第一名是养乐多,销售额是3291日元,占它整个公司营业额的84%;第三名是三得利,占三得利集团整体的销售规模的8%,原先在整个日本市场排名靠前的,例如安利,整个市场下滑以后目前只排在第12名,直销的部分下滑是非常严重的。”
韩国健康功能食品协会常务闵福基在《韩国保健食品产业市场》的演讲中分享到:
“全球保健食品市场从2009年开始,年增长率基本上是6%,韩国是大概是7.4%,相对一般其他的产品,健康产品的增长趋势更加地快,所以说韩国对健康保健食品的预期非常好。”
“韩国出口保健食品的数据没有超过1千亿韩元,韩国的保健食品主要是用于内需,接下来会更加关注于出口。”
“分类别的销售排名,第一位就是红参,维他命和益生菌紧随其后。”
“按功能性来区分,排名前五的是免疫功能、改善血液循环、抗氧化、改善记忆力,基本可以看作是红参类的产品。除了红参类的产品以外,肠健康、关节、肝健康、减少体脂肪、改善胆固醇等五种功能性产品是没有红参成分的,销售量相对较高。”
中食安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彭晓琦分享的内容是《保健食品法规新动态》。
第一点,保健食品不得有疾病预防治疗的功能,不能代替药物,未来实施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第二点,关于益生菌类保健食品的规定一定要关注。功能性要达到菌株水平,能够达到菌株水平的功能文献依据很少,更多还是大类的功能。再有,生产过程中用到的菌株要与注册申报的菌株是完全一致的,不得变更。
第三点,针对保健食品原料目录提到了五个功能性的原料,包括有辅酶Q10、褪黑素、鱼油、破壁磷脂孢子粉、螺旋藻,也是最有可能率先实行备案管理的五个功能原料。
在2018年9月份审批中心进行了第二次公开招标,未来肯定会有更多的功能类原料进入到备案目录当中。
关于特医食品的法规近期在6月14号公开征求了三个全营养配方食品的临床实验指导原则,包括有糖尿病的全营养配方、肾病全营养配方、肿瘤全营养配方,其中糖尿病和肾病已经是第二次征求意见,企业可以去了解一下。
婴幼儿配方乳粉的法规,2018年1月份的时候也征求过一次意见,准备在今年修订婴配产品的注册管理办法,要高度关注一下。针对于注册变更的标签和配方更替问题的回复,给了过渡期,从批准之日开始三个月之内完成标签配方的新旧更替,更替之后即停止使用旧标签,更替前生产的可以销售到保质期结束。
特殊食品法规变化的方向,总结了四点,监管的思路仍然是注册与监管并重的。在未来的监管当中,一定是更加地注重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审查,从功能声称上也会更加严谨,未来一定会出台新的功能评价方案。保健食品肯定会开放更多的原料、辅料进入到目录当中,有更多的产品可以实行备案管理。
安利(中国)研发中心产品研发高级经理杜军博士将最近的一些调研总结分成几个方面,第一个是从疾病的风险,第二是市场的趋势,第三个是消费者的人群的特点,第四是产品的剂型,第五是创新的聚焦点,第六是法规的挑战。
“市场的趋势,目前来看有八大趋势,1.消费的多样化,2.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注重产品的体验和消费场景的驱动,3.全球创新和局部创新的联合,4.越来越多的年轻创业者在营养领域的出现,5.数字化,数字创新、新零售给整个行业带来很大的冲击,6.跨界、跨境的电商越来越多,7.社交电商和个人品牌的塑造,8.整个消费的体验快速便捷。”
“全球的法规的趋势,目前来讲,全球的整个法规是越来越严,尤其是中国,有人说中国是世界上最严的,‘百日行动’以后肯定是最严的。”杜军博士用图例向大家展示了全球范围内各个国家和市场的法规监管环境的严苛程度和管理水平。
中食安信(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费洪涛从营养保健食品的法规现状及发展趋势方面跟大家分享了他的观点。
“每年在工信部在编写营养保健食品数据的时候,只有我们营养保健食品行业的数据是增长的,由此看来我们的行业是欣欣向荣的,其他的行业,不管是饮料还是糖、肉,其实都在下降。”
“在中国食品分类有两种分类体系,第一套是食品安全法的分类,包括普通食品,一般食品,特殊食品(婴配、特医);还有一类分类标准就是特膳的标准,婴幼儿奶粉、罐装谷类食品、特医的分类体系,其他,包括营养辅助食品、运动营养食品,运动营养食品是一个很好的方向,属于特膳的范畴,甚至一些原料,是普通食品不能用的原料可以用到运动营养食品里面去。”
“我们有一个《老年食品通则》,除了中国有《老年食品通则》的征求意见稿,只有韩国出台了《老年食品的法规》,但只是针对吞咽困难的。在市场监管总局层面上可能不会批准这个产品发布,有可能会列入特膳的管理,未来怎么管理,是不是增加注册,这个都不太好说。”
“梳理了目前整个行业对大健康有影响的政策法规和规划纲要,首先是健康中国2030年的规划纲要,提出来中医药治未病,中医药和健康管理相结合。”
“‘一带一路’政策有很多的扶持资金,2017年的中央1号文件也提到了新食品原料的药食同源的开发利用,包括加强挖掘开发有保健功能的食品,是有指导意义的。”
“发改委和工信部关于促进食品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里面明确提到了:我们要加快发展婴幼儿配方食品、老年食品、和满足特定人群的功能性食品,研究开发功能性蛋白、功能性膳食纤维、功能性糖源、功能性油脂、益生菌类和生物活性肽的保健健康食品。其中益生菌的项目扶持六千万,政所已有很多的产业政策是在扶持我们的行业在发展。”
“国民营养计划,降低人群的贫血率、孕妇的叶酸缺乏率、儿童生长迟缓、发育肥胖,补铁、叶酸。然而,农村的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城市的肥胖,这种交叉怎么去做?都有一些政策引导,比如说营养标签在改,从1+4改成1+8,增加了钙,放在营养成分表,对咱们产品的设计就带来一些思路。
“开展的重大行动,比如说一千天,从怀孕开始到孩子2周岁,提了叶酸、铁,做固定饮料也好,做备案制保健食品也罢,终归是指明了方向。营养干预,我们开展了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油,健康体重、健康骨骼、健康口腔。健康口腔的产品中国并不多,以上这些都是可以从政策角度来借鉴的方向,做产品不仅仅是看别人卖什么东西火,要看得懂政策。最重要一点,就是要合法合规。”
菌钥生命科学大健康研究院院长林峰博士分享的题目是《中药发酵学科创新与产业机会》,其中讲到:“寒冬的时节,我们要做什么?第一点,大家要抱团活下去。第二点,要想一想下一个风口,或者下一个爆发期的时候应该是怎么样的业态。”
“中药发酵的五大优势,1.提高自身药效,两毫克的介质发酵之后等于五毫克的介质,药效提升很多;2.产生新的药效,会产生一些新的物质;3.减轻药物的毒性,有毒的活性物质可能对人体是有害的,但对微生物反而是要利用的成分,可以转化或降低毒性;4.节约药物资源;5.开发新药物的品种,不只是保健食品或者是普通食品,更多的是针对于新的中药或新的中成药。”
圆桌研讨(一):营养与保健食品研发的前沿领域
1、上海市疾控中心 仲伟鉴教授
刚大家也讲了“三减三健”是慢病界前两年搞的口号,我们身体要保持平衡,由于不平衡可能出现肥胖、偏瘦等各种问题,所以需要我们从营养、食品当中进行适当的补充,调整它的平衡。 总体来讲,希望国家从政策上能够对这个行业有更多的扶持。我们的理念是做评价、做评审,要直接和我们的企业接触、沟通,了解这个行业发展的趋势,我们企业的创新还是很快的,所以我也希望我们在座的企业能够进一步发展壮大,为我们的全民健康、人民的身心健康做出贡献。
2、复旦大学公共营养与卫生学院 博士生导师 郭红卫教授
我的本职工作主要是从事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教学和科研,以前我们单纯的研究某一个营养素和健康的关系,现在大家就觉得这个是不够的,应更加关注我们的整个膳食,从我们国家慢病发生的情况来看,很多问题就是膳食的不平衡所造成的。在膳食的基础上,保健食品实际上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补充,它可以帮助我们摄入营养素,包括植物、化学物等等从而满足了机体的需要,达到平衡,保健食品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产业。企业是一支非常大的力量,是不是有企业能够在老年人智力衰退(老年痴呆症)的领域研究中有所突破,我也借此机会呼吁一下。
3、汤臣倍健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总监 贺瑞坤博士
汤臣倍健作为一个营养产品的生产企业,我们这几年的研发也在不断转型,最近几年做精准营养方面的研发,比如说和视力健康、阿尔茨海默、抗衰老,我们都有涉及。在前端研发的原料,我们可以共同做科研研究,可以放到我们自己的科研平台上做功效的研究、毒理的研究。我们做产品开发的时候,可以更好地结合基因的分型、肠道菌群的分型,是提高整个产品的有效率。我们一直在研究精准营养,通过检测评价一个人的营养状况,精准地给予干预,干预以后再去做评价,调整干预方案,一整套体系。另外,汤臣倍健也在不断做探索,会推出一些更偏向年轻群体的新颖的好吃的好玩的产品。
4、杜邦™ 丹尼斯克® 亚太区益生菌研发经理高大方博士
我想提一点,那就是营养干预对于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举个例子吗,花青素是一个大分子的成分,不可能被小肠吸收。但是一些研究已经表明了,花青素在大肠的部位,在特定的菌群的作用下会被分解为小分子的酚,小分子的一酚酸类成分最终会进入到血液,起到相应的健康的功效,这个就是整个肠道菌群与膳食补充剂的关联性。定制化营养和肠道菌群分析检测相关的科学领域正在不断地进化之中,可能会是在几年之内就会实现,这是营养保健品通向个性化营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
圆桌研讨(二):肠道健康与体重控制
1、江苏微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方曙光博士
前几年研发机构找到了一两珠引起肥胖的相关的细菌,当时以为找到了突破口,今年有几篇文章提到肥胖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情,是与肥胖相关的肠道菌群所引起的,已经不是和某一两珠细菌所引起的,这是最近的科研方面的进展。
2、维乐夫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 安颖博士
怎么样让肠道更健康,肠道健康和肥胖有什么样的关联,是现在最热的研究的话题和课题。膳食纤维每日合理摄入量应该是25~30克,但营养调研数据平均每个人每天也就只能摄入10~12克,缺乏膳食纤维导致了居民的慢病的发病率比较高,三高和肥胖,最后会导致很严重的疾病。
3、康宝莱(中国)保健品有限公司法规事务与产品合规高级总监 万向红
体重这个问题,是一个全球的共性问题,全球有肥胖人口大概有11亿,中国的肥胖人口也在增加。所以说这个产品的市场机会是非常大的。肥胖人群的慢性病患病率增加,我们也在考虑可能会扩大产品的类别规模,比如讲到益生菌,后期也会涉及这方面产品的引进以及研究。
4、完美(中国)有限公司业务中心副总经理 郑希英
肠道菌群和代谢性慢性病是有密切关系的,肥胖其实是一种疾病,它是很多慢性疾病的重要的诱发因素之一。完美公司,在2012年的时候就开始关注肠道菌群和微生态,2012年和上海交大共同成立了上海交大完美中国联合研究中心,投资了1亿左右人民币,它有两个特点,第一,它是国内较早的微生态的产学研一体化的联合研究中心,第二,中心主要是致力于研究以肠道菌群为靶点的糖尿病和肥胖的防控新策略。我们成立这个联合研究中心,做了400例临床研究,2018年3月9号在三大杂志上发表文章,益生元和膳食纤维缓解2型糖尿病。通过人菌共养的膳食方案,加上合理运动,效果特别好。未来和我们的科研工作人员一起能够把肠道菌群和肥胖等等系列的慢性疾病更多做研究,让更多的人能够因我们这个项目而受益。
圆桌研讨(三):OEM.ODM的新产品研发
1、上海葡萄王企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赵敞
葡萄王是做保健食品的代加工,很多剂型,包括益生菌的剂型,减肥益生菌。我们集海峡两岸的研发,在台湾有100多个研发人员,博士有几十个,上海研发队伍也非常强劲,我们现在是做多菌种的集合,以及最新研究的一些调节女性内分泌的产品。
2、威海百合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王文通
威海百何是中国第一批的通过中国GNP,今年是24年了,我们工厂是全剂型的OEM保健品生产企业。目前市场上,60前的和90后的人群对营养和保健食品的需求是非常巨大的,尤其是90后。在2018年之后,我们更多的是注重一些网红类的产品,还有社群营销。去年在天猫上,据统计20款爆品里面,有4款是我们百合生产的。我们健字号的拥有量在全国是排前三名的,2018年备案的健字号我们排名第一,一共申请了125个,尤其是维生素矿物质类,以好口味、好剂型,加强了消费者的体验感。
3、三生(中国)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贾福怀
我们公司是生产保健食品、化妆品,生产研发销售的综合的公司,是直销公司。我们公司的研发基础和理念是“自然生活”,尽量地崇尚自然,尽量选用自然、天然的原料,所以在素食营养、全营养方面做了一些研究。同时我们对人群进行画像,产品进行画像,这样来对标做一些产品的研发,我们采取了差异化。
4、中食月太(北京)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方颢
和前几家公司稍微有点区别,我们是一家为客户提供优质的食源性低聚肽的公司,这个原料我们会分为从三文鱼的鱼皮、鱼骨、鱼肉,还有植物肽、玉米肽、豌豆肽、大米肽,我们主要是依托于安康国际企业集团的技术来做产学研的过程。我们在前期会帮企业做产品的配方、产品的设计以及整个的产品的技术解决方案,将整个的终端产品交给企业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