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决定》将婴幼儿配方液态乳(以下简称“婴配液态乳”)纳入注册管理。对此,市场监管总局组织修订了《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明确婴配液态乳产品配方注册适用该办法,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同时,市场监管总局还就婴配液态乳产品配方注册相关配套文件公开征求意见。据悉,新版管理办法及相关配套文件将从今年12月1日起施行。
规定陆续发布 行业将迎新格局
据了解,市场监管总局制定的《婴幼儿配方液态乳产品配方注册申请材料项目与要求(征求意见稿)》,重点从三方面明确了注册要求:一是对生乳中嗜冷菌、耐热芽孢菌等原辅料微生物风险控制提出要求,要求与产品直接接触的生产用水经处理至少达到饮用纯净水的要求,确保满足产品质量和工艺要求;二是要求制定产品体系稳定的内控评价标准、评价指标及检测方法等;三是对生产工艺验证、产品检验以及灭菌效果验证等提出具体要求。
《婴幼儿配方液态乳货架期产品稳定性研究指南(征求意见稿)》明确了稳定性研究的基本原则、试验样品和项目、试验方法、报告内容和稳定性重点试验项目,指导企业开展货架期产品稳定性研究。值得一提的是,管理办法和相关配套文件除了明确婴配液态乳研发、生产、检验情况和稳定性研究的要求之外,对产品包装名称也有明确要求,将有效防止出现误导消费者的情况。
根据注册要求,产品名称由商品名称和通用名称组成,每个产品只能有一个产品名称,产品名称应使用规范的汉字。根据产品适用月龄,通用名称应为:婴儿配方液态乳(0—6月龄,1段),较大婴儿配方液态乳(6—12月龄,2段),幼儿配方液态乳(12—36月龄,3段)。
市场监管部门表示,后续将会将婴配液态乳生产企业纳入监管重点,按照风险等级最高级实施监督检查、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确保婴配液态乳产品质量安全,进一步保障婴幼儿口粮安全。
业内人士认为,将婴配液态乳纳入注册管理等举措标志着婴配乳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格局,婴配液态乳产品有望成为乳企布局的“战略新赛道”。
多种因素交织 市场尚未形成
婴配液态乳是指以水、生乳、脱盐乳清(粉)、植物油等为主要原料,加入适量的维生素、矿物质和/或其他原料,经高温灭菌后达到商业无菌的液态产品,一般常温储运,保质期不超过12个月。与婴配乳粉相比,婴配液态乳对微生物和稳定性控制需更加严格。
20世纪70年代,婴配液态乳开始出现在国外市场,目前在美国、德国、芬兰、韩国、日本等市场的生产销售较多。我国市场也于2015年出现了婴配液态乳产品,但是受保质期短、价格偏高、国人饮食习惯等影响,至今尚未形成规模,市售产品大多来自进口。相关资料显示,目前圣元、雀巢、惠氏、达能、美赞臣、雅培、伴宝乐等企业均布局了婴配液态乳市场。但除了圣元,其他的乳企均为外资企业,而婴配液态乳的产地也多为法国、德国、美国、加拿大等。
对于目前国内婴配液态乳市场呈现出进口主导、本土缺位的现状,独立乳业分析师宋亮认为,首先是消费认知度较低。婴配液态乳产生于国外,是根据国外婴幼儿的饮食习惯而生产的,开盖即饮,无需加热,与国人的热食习惯有所冲突。“婴配液态乳的市场接受度有待提升。”宋亮强调,这需要企业花大力气进行推广营销,消费者教育将会是各大企业面临的首要难题。其次是成本问题。不管是生产成本、运输成本,还是线下布局成本都相对较高。尤其是线下铺货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能推动产品销量的增长。此外,较高的售价也限制了消费人群,导致液态婴配乳在市场上还不够“接地气”。数据显示,在我国市场上,婴配液态乳的价格呈现出显著的高端化特征。这些因素交织,使得国内婴配液态乳市场长期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即便有企业布局,也难以突破困境。
法规日渐完善 行业整装待发
基于上述背景,一直以来,婴配乳粉执行的是严格的注册管理制度,而婴配液态乳仅需备案即可上市销售。近年来,随着养育观念的转变,消费者对便捷性和品质的追求不断提高,婴配液态乳的市场需求有所提升。有关市场研究机构预测,未来几年,国内婴配液态乳市场规模将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成为乳企新的增长点。
“液态乳无需冲调、开盖即饮的特性,满足了现代快节奏生活下家长对便捷化喂养的需求。尤其在出行场景中,液态乳的优势将更加明显。”宋亮表示,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品质的关注度不断提升,注册制的实施将进一步增强消费者对婴配液态乳的信心,推动市场需求增长。
此外,对于行业而言,目前婴配乳粉市场在成分、配方和工艺上均达到顶峰状态,在技术没有更多突破之前,营养素的应用已经到极限。宋亮认为,未来乳企可从物理形态上对相关产品进行进一步升级,而婴配液态乳由于不采用热处理工艺,活性物质能够得到有效保留,产品吸收率较高,而且其生产流程相对简化,有望降低成本,这是婴配液态乳的显著优点。
事实上,在注册制落地前,已有不少本土乳企提前布局婴配液态乳领域。此前,据君乐宝乳业集团相关负责人透露,君乐宝早在数年前就启动了婴配液态乳的研发项目,目前已完成技术储备和生产线建设,待相关细则出台后,将快速推出相关产品。飞鹤乳业也表示,已对婴配液态乳项目进行了长期的研发投入,具备成熟的技术和工艺,将充分利用自身在奶粉领域的品牌优势和渠道资源,快速抢占市场份额。
随着市场对婴配液态乳需求的增长,其品质控制风险较高的问题逐渐凸显。“目前部分国内企业已开始研发和试制婴配液态乳产品,迫切期待明确监管要求。从加强进口产品管理、确保婴配液态乳产品品质和安全、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着眼,将其纳入注册管理是大势所趋。”据市场监管总局局长罗文介绍,此次将婴配液态乳纳入注册管理,意味着企业需严格按照注册的配方、工艺进行生产,违法生产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与婴配乳粉执行同等严格的标准。
“此次修法拟明确婴配液态乳的监管定位和制度安排,是对新产品、新业态坚持监管规范和促进发展两手抓的重要体现。”在中国人民大学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孙娟娟看来,这一变革旨在确保产品安全性和品质可控,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推动市场规范化发展。
婴配液态乳注册制的落地,为行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这个新的“战略新赛道”上,本土乳企有望凭借提前布局和注册经验抢占先机,通过创新驱动和品质提升,实现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业内人士认为,此次政策信号的释放,将为婴配产品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方向,对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满足注册要求,相关企业需要加大在研发、生产设备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投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品质水平。
“整体来看,我国婴配液态乳行业发展机会与挑战并存,未来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宋亮认为,虽然相关规定的发布让行业有了新的机遇,但当下我国婴配液态乳市场不成熟、消费者认知度低、开拓市场成本高等问题突出,价格贵、饮食差异等是阻碍婴配液态乳推广的难点。从消费、企业及市场维度来看,我国婴配液态乳市场尚存较大空白和亟须补齐的短板,需产学研企渠等各方共同努力,解决消费者认知度、技术壁垒、产业体系配套、品牌重视度及市场策略等问题。宋亮预计,未来5—10年,我国婴配液态乳市场将会得到进一步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