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快讯

【行业】进出口食品安全丨出口冰鲜禽肉小知识

  • 日期:2025-11-22
  • 来源:黄埔海关12360发布
  • 阅读:11
  • 手机看

图片

01

冰鲜禽肉的标准定义

根据GB/T 19478-2004《冰鲜禽肉加工技术规范》,冰鲜禽肉指对健康禽只屠宰、放血、脱毛、去内脏(或半净膛)后,经快速冷却处理使禽胴体中心温度在24小时内降至-1℃~4℃,并在后续储存、运输、销售过程中始终保持该温度范围,且不结冰的新鲜禽肉,其保质期通常不超过7天。

图片
图片

02

冰鲜禽肉的出口流程 

图片

(一)出口限制

海关依据法律法规及国际协议,对冰鲜禽肉出口实施全链条限制管理,企业需提前摸清监管边界:1.目标国准入限制:仅允许向已与我国建立检疫合作关系、且我国已公布准入名单的国家(地区)出口。例如输俄冰鲜禽肉仅限冷冻胴体、脏器等副产品(不含羽毛),输芬禽肉则明确限定鸡胸、鸡腿等具体品类。相关准入名单可通过海关总署官网查询。

2.企业资质限制:出口生产企业(含屠宰、加工、储存企业)必须取得海关备案资质,且输欧盟、美国、俄罗斯等市场需同时获得目标国官方注册,未获资质企业的产品一律禁止出口。

3.产品安全限制:原料必须来自禽流感、新城疫等疫病非疫区,且活禽养殖区域 12 个月内无规定传染病;兽药残留、污染物含量需同时符合我国标准与进口国最高限量要求(MRLs),禁用兽药零检出。

图片

(二)出口备案

备案是出口的法定前置程序,海关已实现全流程电子化办理,企业需完成三类主体备案:1.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企业通过 “互联网 +海关”平台提交申请,需具备以危害分析和预防控制措施为核心的食品安全卫生控制体系及食品防护计划。属地海关审核通过后,名单由海关总署统一公布,备案证书有效期为 5 年。

2.原料养殖场备案:活禽养殖场通过 “单一窗口” 申请,经所在地海关核查符合防疫要求后纳入备案名单,确保出口产品可追溯至源头养殖环节。2025 年多地对新增备案养殖场给予政策支持,企业可关注属地海关通知。

3.进出口商备案:贸易企业通过 “多证合一” 或 “单一窗口” 提交备案信息,海关审核后在信用信息公示平台公布,无需提交纸质材料,智能审批时限已压缩至3个工作日内。

图片

(三)出口申报

海关依托信息化系统实施申报监管,企业需按顺序完成以下环节:1.申报前监管申请:出口商或代理人向产地海关提交申请,同步上传合同、发票、厂检单等电子单证。海关根据风险分析实施抽批布控,对货物开展现场检查,重点核查产品状态、追溯信息及存储条件。

2.报关单申报:凭申报前监管形成的电子底账数据号,通过“单一窗口”填报报关单,随附代理报关委托书、厂检合格证明等材料。口岸海关对照布控指令实施查验,重点核对货证一致性及运输温控情况。

图片

(四)申报注意事项

结合日常监管实践,海关提醒企业重点关注五项细节:1.单证信息一致:报关单、商业单据、检验检疫证书中的品名、生产企业注册号、批号等关键信息必须完全匹配,尤其是境外注册编号需准确无误。

2.包装标签合规:内包装需用中、外文标明品名、产地国、企业注册号及批号;外包装需额外标注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温度等,输俄产品需采用中俄双语标注并加施官方检疫标识,输芬产品则需符合中英文标签要求。

3.运输全程管控:集装箱施封后铅封号须在兽医卫生证书中注明,运输途中不得拆封换包,海关将核查温度记录及铅封完整性。

4.政策动态跟踪:及时关注海关总署公告及进口国法规更新,例如输华国家(地区)的检疫要求调整可能同步影响我方出口标准。

5.记录规范留存:生产、贸易全流程记录需保存不少于产品保质期届满后 6 个月,无保质期的不少于2年,海关将结合监管需求开展核查。

图片

(五)合格评定

海关依据多维度标准实施合格评定,结果直接决定货物能否出口:1.评定依据:严格对照四项标准综合判定——进口国法律法规、中外双边检疫协议要求、我国食品安全标准、贸易合同约定。

2.合格处置:经评定合格的,海关生成电子底账并出具官方兽医卫生证书,证书格式需符合进口国要求(如输芬证书需中英文对照且事先备案),作为通关及境外清关的法定凭证。

3.不合格处置:无有效备案资质、产品安全项目不合格等情形一律作退回或销毁处理;非安全性项目不合格的,可在海关监督下技术处理,复检合格后方可出口。涉及安全问题的,将启动溯源核查并可能调增抽检比例。

图片

03

注意事项

图片

(一)资质与编码合规

完成进出口权备案(海关、外汇、税务登记),营业执照需包含“禽肉进出口”或“食品进出口”经营范围;精准归类冰鲜禽肉对应的HS编码(如0207项下),错归可能导致关税核算错误或货物滞留;额外办理禽肉专属资质:国内《出境货物通关单》,以及进口国要求的特殊认证(如欧盟动物福利认证、东南亚疫病检测报告)。

图片

(二)包装与标识合规

采用防潮、抗压的食品级冷链包装(如隔温泡沫箱+冰袋),避免运输中包装破损;外箱标注清晰的中英文标识,需包含产品名称、产地、批号、生产日期、保质期、检疫编号,以及“冰鲜”“需冷链运输”等提示语,符合进口国标签法规(如美国FDA标签要求)。

图片

(三)风险防控

通过远期结售汇锁定汇率,规避人民币波动对禽肉出口成本的影响;对新买家采用信用证(L/C)结算,或投保出口信用保险,降低拖欠风险;提前调研目标市场贸易壁垒(如欧盟反倾销税、美国关税壁垒),避免合规风险。重点防控温度波动风险,全程监控冷链温度(需稳定在-1℃~4℃),留存完整温度记录,避免因温度超标导致产品变质或通关受阻。

图片

(四)运营管理

留存全套单证(报关单、提单、商业发票、检疫报告等)至少3年,其中禽肉需额外留存全链条追溯档案(含养殖场备案号、屠宰厂编号、加工批次记录),供进口国监管部门核查。 选择具备冷链运输资质的国际物流商,确认其有冰鲜禽肉运输经验(如配备温控集装箱);提前规划运输路线,缩短中转时间,减少冷链断链概率(如出口东南亚优先选短途海运,避免长途空运延误)

图片

04

关联知识

图片

(一)冰鲜禽肉与冷冻禽肉的区别

冰鲜≠冷冻:冰鲜禽肉是屠宰后快速降温至-1℃~4℃保存,全程不结冰、保持鲜肉质感;冷冻禽肉则是降温至-18℃以下冻结,食用前需解冻,口感和营养保留度略低于冰鲜。

图片

(二)选购技巧

新鲜冰鲜鸡胸肉呈淡粉色,鸡腿肉因含血较多偏浅红,无发暗、发白(可能注水)或发青(不新鲜)迹象;用手指轻压,肉质应紧实有弹性,按压后能快速回弹,表面无黏腻感(黏手说明可能变质);选择密封完好、无漏气/渗水的包装,优先看生产日期,冰鲜禽肉保质期通常仅3-7天(冷藏条件下),需尽快食用。

图片

(三)储存须知

短期存(1-2天):直接放入冰箱冷藏层(0℃~4℃),用保鲜袋或密封盒分装,避免与熟食、蔬果直接接触,防止交叉污染;长期存(1个月以上):若1-2天内吃不完,需快速转入冷冻层(-18℃以下),但解冻后不建议再次冷冻,会导致肉质变柴、细菌滋生风险升高。冰鲜禽肉若需解冻(如部分冷冻过的),优先选“冷藏室解冻”(提前12小时放入,最能保留口感),其次是“冷水浸泡解冻”(用密封袋包裹后泡冷水,每30分钟换次水),不建议用热水解冻(外层易滋生细菌,内层仍冻硬)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