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保健产业,是发达国家重点发展的民生产业,已成为世界各国降低卫生医疗费用,防控慢病、调整营养失衡的重要支撑产业,同时也是各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数据采集及范围
本文参考国家卫生和计生委发布的系列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对保健食品、特殊膳食用食品、营养强化剂等产品概念和原料使用范围,遴选、汇总具有海关税则编码的和有进出口实绩的产品,具体包括维生素、氨基酸、植物提取物等三类产品和辅酶Q10、硫酸软骨素、蜂王浆、蜂花粉、鱼油等原料性产品,以及上述产品中的制成品如维生素制剂、蜂王浆制剂和未列名营养保健食品等商品进行汇总。从用途上,我国出口的上述产品广泛应用于食品和营养保健工业、动物保健行业、化妆品、药品等领域,因为海关税则是基于产品名称和结构属性进行归类统计,在实际贸易活动中,很难界定某一产品是否仅用于营养保健食品行业,亦无法将其用途进行分割,故本文将此类产品归口至营养保健食品大类进行统计规范,从整体上反映我国营养保健食品进出口贸易实际情况。
中国营养保健产业基础
据统计,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有食品生产许可证161688张,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证3323张,共有食品生产企业127341家,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3218家,食品工业产值达到10.9万亿元,同比增长8.0%;药品生产企业5000家,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5万亿元,同比增长13.1%。对于营养保健食品产业,全国共有保健食品生产企业2587家,批准产品15172个,从业人员600多万,具备完整的研究、生产和销售的产业链,再加上庞大的市场容量,为我国营养保健产品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在国际市场上,我国是全球营养健康产业主要原料供应国,近三分之一的原料出口至国际市场,其中,中国在维生素、硫酸软骨素、氨基酸、植物提取物等原料的生产及出口方面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总体进出口现状
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复杂形势,我国营养保健食品国际贸易稳定增长,出口规模继续扩大,进口形势平稳发展,各大类产品贸易平稳发展,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据海关数据统计,2014年,我国营养保健产品(含原料)进出口额达到102.1亿美元,其中出口75.5亿美元,进口26.6亿美元。各大类产品进出口贸易数据如下
表1:2014年营养保健产品各大类进出口规模表
单位:t,亿美元
品种 |
出口规模 |
进口规模 |
||
数量 |
金额 |
数量 |
金额 |
|
维生素类 |
223361.8 |
19.7 |
14864.7 |
2.4 |
氨基酸类 |
819421.8 |
15.7 |
165211.7 |
6.1 |
植物提取物 |
67838.9 |
17.8 |
22453.2 |
3.1 |
硫酸软骨素 |
4445.2 |
3.1 |
121.2 |
0.01 |
辅酶及辅酶Q10 |
87680.4 |
5.1 |
14593.0 |
2.3 |
鱼油 |
29327.2 |
1.3 |
46406.5 |
1.0 |
蜂王浆粉/蜂蜡 |
13554.0 |
1.1 |
122.7 |
0.02 |
制成品 |
357025.8 |
11.8 |
123627.4 |
11.8 |
合 计 |
1602655.1 |
75.5 |
387400.4 |
26.6 |
数据来源: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依据海关数据整理统计
传统原料性产品出口规模优势明显
原料是我国营养保健品出口主体,各大类原料产品表现不俗。据海关统计,出口市场仍以美国、欧盟和日本为主,美国、德国和日本为前三大出口市场,占比分别为22%、9%和8%。
维生素类产品是我国传统优势产品,规模优势明显,2014年共出口22.3万吨,同比增长13.2%,为历年来的最高,出口额达到19.7亿美元,同比增长10.8%,但由于大宗产品维生素E价格走低和维生素C价格仍未走出低谷,出口额与2010年的23.0亿美元相比,尚有不少差距;我国是氨基酸类产品生产大国,出口量占全球份额的30%以上,规模优势明显,2014年共出口81.9万吨,同比增长13.9%,出口额达到15.7亿美元,同比增长8.2%,均创历史新高;植物提取物是我国传统出口产品,主要市场为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受东盟市场需求拉动,植物提取物产品出口增长迅速,2014年共出口6.8万吨,17.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8.1%和25.9%,甜叶菊糖苷、甘草提取物、植物色素、植物花青素和罗汉果提取物等具备食品属性的原料性产品逐步替代传统中草药来源品种,成为植物提取物产品出口的主力品种;鱼油是全球主要热销营养保健产品,据报道,全球鱼油原料供应量为9.0万吨,原料产值约17.2亿美元,全球成品销售额在200亿美元以上,近几年,我国鱼油加工业发展迅速,主要商业模式是进料加工,主要从秘鲁和越南等国进口粗品鱼油,精加工后再销售至国际市场,2014年我国鱼油原料共出口2.9万吨,1.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5.5%和7.9%;我国是硫酸软骨素最大生产和加工国,随着环境保护执法力度加强,未经过环评的小加工厂逐步被取缔关闭,再加上劳动力成本要素上涨和国内需求持续升温等因素影响,自2013年下半年以来,硫酸软骨素单价持续上升,2014年硫酸软骨素共出口4445.2吨,3.1亿美元,出口数量下跌5.0%,出口额增长10.0%,平均出口单价为68.8美元/公斤,同比增长15.8%。
成品进出口贸易发展迅速
我国老年人人数、人均可支配收入、营养保健品进口额对比分析图
对于营养保健产业,我国将逐步成长为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一是我国人口基数大,老年人口多。2014年末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为2.1亿,占总人口的15.5%,65岁以上老人为1.4亿,占比10.1%,接近发达国家老龄人口;二是居民收入增加,健康需求被激发,2014年中国GDP为63.6万亿元,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7元,同比增长10.1%,随着收入的增加,民众将更加关注自身健康。近几年,各国营养保健企业纷纷将中国作为其新的增长引擎,不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开拓力度,产品进口规模持续快速增长。据统计,进口额从2008年的4.1亿美元,增长至2014年的11.8亿美元,6年间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9.3%。从市场上看,美国、荷兰、泰国、德国和台湾是前五大进口市场,进口额分别达到2.4亿美元、1.1亿美元、0.83亿美元、0.81亿美元和0.68亿美元,维生素制剂、鱼油产品、蛋白质粉、功能饮料、各类特殊剂型营养食品等为主要进口产品。
对于出口而言,我主要出口产品主要为维生素类保健食品,2014年,共出口8597万美元,主要市场为美国、澳大利亚、瑞典和尼日利亚;蜂王浆类等传统保健食品出口不断萎缩,2014年进出口产品出口额仅为316万美元,同比下跌19.2%。由于各国对本国保健食品均有不同的法规和技术要求,尤其是产品规格差异较大,国产注册批准保健食品直接出口较少,在加上成品对销售渠道和产品服务要求较高,故多数产品以委托加工模式进行出口。近几年,亦有企业通过并购方式直接布局目标市场保健食品的销售,如江苏艾兰得公司2008年收购了美国国际维生素有限公司(IVC),利用其国际营销渠道布局美国等市场,企业出口规模也是连年增长。
来源:健康霄云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