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78批次白酒和1批次花生油不合格的通告
2015年5月—6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对白酒和花生油开展了国家专项监督抽检,白酒样品涉及30个省(区、市)810家白酒生产企业,抽检样品2148批次,检出不合格样品78批次,涉及企业57家;花生油样品涉及主产区山东、广东等16个省(区、市)95家花生油生产企业,抽检样品202批次,检出不合格样品1批次,涉及企业1家。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食品保质期相关问题的复函
食药总局在回复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食品半成品保质期相关问题的请示》(沪食药监法〔2015〕538号)的复函中称,食品原料、半成品、成品均应当适用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在食品原料、半成品包装上标注的保质期,应当视为食品的保质期。使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半成品作为原料生产加工食品的行为,应当认定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条第(八)项的规定。
关于《输华食品进口商对境外企业审核检查管理办法》征集意见的通知
为落实输华食品进口商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指导进口商对境外输华食品生产、运输、贮存过程中的食品质量安全控制实施审核,以确保符合中国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要求,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规定,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起草了《输华食品进口商对境外企业审核检查管理办法》。
“植物伟哥”玛卡行业乱象丛生 CFDA出重拳治理
一种被称为“植物伟哥”的南美洲原产植物玛卡在市面上悄然走红,但由于缺乏统一标准,市面所售玛卡品种多、产地杂、价格乱,夸张宣传、以次充好现象屡见不鲜。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监测到4个药品和4个保健食品擅自发布含有夸大宣传治愈率或有效率,利用患者的名义、形象做功效证明和承诺等问题的虚假广告,欺骗和误导消费者。其中,上海中智科技应用发展公司(以下简称“上海中智科技”)的保健食品“拉摩力拉牌玛卡片”在列。
黑枸杞保健涉炒作 专家称其功效不如茄子皮
近日,一条“5000人涌入青海格尔木草原盗采野生黑枸杞”的新闻,将黑枸杞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这种被称做“软黄金”的黑枸杞,干果的市场价格攀升到4000多元一斤,被冠以“抗衰老、癌症克星”等等神奇功效。然而,近日有科普专家撰文称,其实有关黑枸杞的“神效”至今没有任何临床科学依据,从理论分析角度也站不住脚。有肿瘤治疗中医专家也表示,并未查到有黑枸杞的抗癌疗效研究资料,高价应该是商业炒作的结果。
消息称黑龙江农民偷种转基因大豆 官方介入调查
针对近日媒体反映黑龙江省绥化地区存在个别农户种植转基因大豆的情况,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已派出工作组,深入绥化各县(市)实地核查,一经查实,将严肃处理,绝不姑息。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的非转基因大豆种植区,大豆产量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近日,有媒体报道“黑龙江农民偷种转基因大豆,种子来源仍是谜”。黑龙江省农委将依据《种子法》《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加大工作力度。对非法生产、销售、种植转基因大豆的违法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添加伟哥成分已成部分保健酒企生存潜规则
51家企业涉嫌在69种保健酒、配制酒中违法添加西地那非(俗称“伟哥”的药品成分)等化学物质。日前,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通告称,在保健酒、配制酒中添加西地那非等化学物质属于违法行为。卷入“伟哥门”的企业中不乏知名企业,最引人瞩目的是海南椰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其生产的椰岛鹿龟酒(生产日期2013年10月的100ml装产品)涉嫌违规,被指添加了豪莫西地那非、红地那非、伪伐地那非。
陕西汉中镇巴农家宴68人中毒 食药监部门被定失职渎职
陕西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近日通报了今年8月发生在陕西汉中市镇巴县“8·13”农村家宴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调查结果,认为这既是一起卫生不达标的食源性感染事故,也是一起县、镇食药监管部门监管不严、失职渎职的责任事故。
黑糖食品被爆含致癌物 加工食物颜色越深越危险
黑糖食品是很多人喜欢的零食,也一直被宣称为天然健康食品,有美容养生作用。近日,台湾爆出一个新闻,说黑糖中含有大量致癌物——丙烯酰胺。台湾某杂志测试了19个黑糖相关产品,发现所有样品均含有丙烯酰胺,其中7个样品超过了1000微克/公斤,最高的一个号称“传统制作”的黑糖样品达到令人咋舌的2740微克/公斤,远超炸薯片中的丙烯酰胺含量(按香港的测定数值,约为680微克/公斤)。
民间打假人对照新广告法提出:“六个核桃”涉嫌虚假广告
近日,在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研究会联合中国技术监督情报协会举办的宣传贯彻广告法座谈会上,多位民间打假人认为“六个核桃”涉嫌虚假广告。中国政法大学孙颖教授经过调查认为,根据《本草纲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等文献,核桃仁的“功能与主治”是:补肾,温肺,润肠。用于肾阳不足,腰膝酸软,虚寒喘嗽,肠燥便秘。因此,核桃并没有健脑的专门功能。“六个核桃”的广告是明示消费者该核桃饮品可以补脑,涉嫌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而早在2012年12月14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就发布了《保健食品消费提示》,声明“国家从来未批准过补脑、提高智商等功能的保健食品”。
“糖精枣”如何流向市场?——海南“糖精枣”事件追踪调查
不法分子将收购来的劣质枣经糖精钠温水浸泡,便可“变身”成卖相颇佳的青枣。日前,海口市查获了3.3吨“糖精枣”引发社会各方关注。根据调查取证线索,6日晚,由海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及相关部门联合组成的“糖精枣”事件专案组连夜过海赶赴广东省雷州市,在当地警方及食药监部门协助下,对海南市场上的“糖精枣”源头进行追查,3.3吨“糖精枣”如何流向市场逐渐揭开谜底。
文章来源:www.antion.net
文章来源: antion
文章来源:www.antion.net
文章来源: antion
文章来源:antio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