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快讯

【行业】市场规模有望攀升至百亿元 酵素产业亟须科学归类加大监管力度

  • 日期:2021-10-05
  • 来源:中国食品报
  • 阅读:707
  • 手机看

近日,“阿姨吃3年酵素肠子表面像蛇皮”的话题登上热搜,一时间酵素再次引发公众的关注和热议。导致结肠黑变病的主要原因是酵素吗?酵素又是什么?其产业发展状况如何?

打着酵素旗号的产品大行其道

  据了解,结肠黑变病是一种非炎症性肠病,主要以结肠黏膜黑色素沉着为特征,临床表现以便秘、排便困难、腹胀为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药学部临床药师孙阿宁表示,酵素产品中违规添加的泻药是结肠黑变病的主要诱因。研究表明,长期使用泻药可能会导致色素沉积。

  对此,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酵素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周海龙表示,目前对酵素产品是按照食品生产规范和相关标准进行管理的。非法添加在很多行业都存在,不能因某些非法添加的酵素产品引发的负面消息就否定行业整体,该话题对行业也造成了一定影响。

  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科学技术部主任阮光锋表示,目前,市场上的酵素产品有胶囊、粉状、液体等多种形式。虽然产品宣传含有多种酵素,其实所含酵素的量非常少。酵素只是商家包装产品时使用的一种“噱头”,并没有广告语中描述的那种“清肠去油”“美容减肥”的神奇功效。

  周海龙则表示,调研发现,在日本有一种促消化的药物,其主要成分是酶,被称为酵素。但是另一类由果蔬发酵后的微生物综合代谢产物制成的清凉饮料,也被称为酵素。这不是同一物质。为了明晰酵素概念,协会制定了行业标准。根据《酵素产品分类导则》,酵素是以动物、植物、菌类等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辅料,经微生物发酵制得的含有特定生物活性成分的产品。“酶不等于酵素。有的酵素产品可能会含有某些酶的成分。酵素产品里的活性成分要远远大于酶的概念。”周海龙补充道,目前市场上许多乱象主要来自假冒伪劣产品,在销售渠道方面,很多优质的酵素产品还没有走向市场,反而有一些概念性的甚至是游离在行业定义之外的产品在市场上销售,应加大监管力度。

酵素产品市场准入门槛亟待提高

  在电商平台,记者搜索发现,存在众多酵素产品,不少酵素产品宣称有清肠宿便乃至瘦身减肥、美容等功效。另外,各种打着“酵素”概念的产品也很多,比如酵素复合果汁饮料等。此外,上海、厦门近年来均发生过企业销售非法添加匹克硫酸钠的酵素产品被处罚的情况。“酵素作为食品,是不能够宣传功效的。”周海龙如是表示。

  “市场上的酵素或是水果酵素等产品,所含的酵素含量非常低,就算食用很多,所获得的蛋白质的量也非常少,甚至还不如吃一个苹果。”阮光锋认为,很多人吃酵素之后会拉肚子,会误以为身体在排毒。之所以会拉肚子,一方面可能是因为酵素产品不卫生;另一方面,很有可能是某些商家在酵素产品里加了泻药。

  周海龙认为:“酵素产品在生产环境、原料采购等方面都有明确要求,按照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食品生产安全来监管。严格按照行业标准生产的酵素不会发生这些情况。目前,行业协会一直在完善相关标准,以此增强行业自律,提升产品质量。”

  据了解,工信部发布了《酵素产品分类导则》《植物酵素》两项行业标准;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发布了《酵素产品分类导则》《食用植物酵素》《食用酵素良好生产规范》3项团体标准。另一项行业标准《食用复合酵素》则由工信部立项,目前处于报批阶段。

  对于市场上存在的众多乱象,周海龙建议:“从消费者认知角度出发,目前商业平台产品应科学归类,与行业发展同步,商业平台上的产品准入很重要,不能成为假冒伪劣的不法之地。”并建议,商业平台将食用酵素归到普通食品类别,严格按照食品监管要求监督产品宣传。

  周海龙同时表示:“有很多正规的酵素生产企业反映,产品入驻不了电商平台,但同时有很多打擦边球的产品在电商平台出现。希望电商平台在选择酵素产品时可以和行业协会对接,对酵素企业、产品进行初步的判定和筛选。”

  此外,自制酵素也值得关注。阮光锋提醒,普通酵素产品可能会因为含糖量过高引发肥胖,但自制酵素带来的健康与安全风险要更大一些。自制酵素是自然发酵的产品,不用人工添加菌种,只依靠原材料表面携带的微生物形成的菌落完成发酵。由于工艺条件、操作水平、消毒卫生等条件的限制,操作中很容易混入杂菌,产品易被污染,甚至产生毒素,对健康不利。

助力环保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消费者对酵素产品需求日渐旺盛。有报告显示,2014—2018年,我国酵素行业市场规模由9.5亿元增长至46.8亿元,到2023年有望攀升至116.0亿元。此外,不少知名企业如汤臣倍健、碧生源、吉林敖东等已经在酵素领域有所布局。酵素按用途可分为食用、饲用及农用等,在消纳厨余垃圾、助力环保、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据了解,我国酵素产品原料资源丰富,多年来初步形成了一批酵素企业,拥有酵素产业基础。不少地方政府也将酵素作为新产业扶持和发展,陕西渭南、河南南召、山东栖霞、黑龙江七台河经济开发区及陕西米脂等一批具有农产品特色资源,逐步形成了酵素特色产业集聚的新产业,对促进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由于酵素产品的特殊性,可减少因农产品滞销等带来的浪费,在产业扶贫及乡村振兴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此外,酵素在农业上的应用可以直接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大大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甚至可助产增收。植保专家王桂林表示,酵素生态农业不仅仅是绿色生态有机农业,它还是农作物的营养,同时又能改良修复土壤,甚至对治理水源有益。更重要的是使得当地的生态系统得以修复,积极助力国家提出的净土保卫战。

  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王小芬表示,农用酵素是一个富含有机酸和有益微生物的生态产品,有机酸和有益微生物形成协作关系,从而起到抑菌作用。“我们研究的结果表明,农用酵素可有效防控植物病原真菌,是可替代杀菌剂的低成本生态产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此外,环保酵素还可从源头上减少厨余垃圾的产生,据了解,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正在做一项零污染村庄和社区建设公益活动,仅在垃圾分类这一领域,综合应用就使一个村庄的垃圾减量达到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