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快讯

【行业】家长如何给宝宝选食品,没有“婴标”看什么?

  • 日期:2021-11-16
  • 来源:中国食品报
  • 阅读:827
  • 手机看

随着90后、95后成为母婴行业消费的主力军,如何正确地给婴幼儿添加高质量的食物是新生代家长的硬需求。

目前国家强制标准下的婴幼儿食品标准,与辅食相关的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GB 10769-2010)和《食品安全标准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GB 10770-2010)两个标准,主要针对的是谷物类辅食(经过加工且添加营养强化剂),比如强化米粉、磨牙棒等由谷物制成的辅食,和罐装类食品,如果泥、果酱、蔬菜泥、肉泥等。另外针对可生产“婴标”辅食的工厂,也有严格的《婴幼儿辅助食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相比起行业标准,“婴标”产品在工艺生产、安全卫生、检测检验、营养强化等指标的要求上更加严格。

执行“婴标”的产品和执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产品的区别在于有营养强化上的要求,因此“婴标”产品配料表中会标注添加营养强化剂。除此之外,GB10770《婴幼儿罐装食品标准》除了规定营养性和安全性指标之外,还要求在罐装之后,产品达到无菌状态。因此行业严格执行标准规定对于规范市场有着重要的意义。

行业分析师宋亮曾表示,辅食是针对婴幼儿的特殊食品,如果没有标准的话,企业随便生产的产品未必能适合婴幼儿,所以针对特殊人群的这种产品一定是严格且严谨的。

另一方面,目前产品升级的速度远快于“婴标”改进的速度,这就造成了市场上很多产品没有在这个范围内。如大米这类粗加工的食物无婴标可执行,那该如何选购?先看这款产品的相关资质,是否在国家相关标准内,其次看配料表,是否干净。

业内专家表示,要注意区分辅食和零食,孩子可以两餐之间少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中明确建议:一岁以内的婴幼儿,应该无盐少糖不加调味品。对于五谷杂粮、鱼肉蛋奶等制品,要选择天然、新鲜、加工环节少的食品。购买时还应注意查看产品配料表、营养成分表和过敏提醒。

《儿童零食通用要求》对3-12岁的儿童零食提出少添加糖、盐、油的规定,低盐(钠含量<120mg/100g,NRV<5%),低糖食品(糖含量≤5g/100g或100ml)、不应含有反式脂肪酸,不能使用经辐照处理的原料;并提出,儿童零食的食品添加剂指标向婴幼儿辅食标准看齐,不允许使用防腐剂、人工色素、甜味剂等;标准强制要求标示过敏原信息,以及醒目标注影响儿童食用过程中安全性的提示。

 “婴标”无疑对零辅食加工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技术要求和产品保障,这也要求相应的生产企业、品牌企业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来打造产品,在向“婴标”看齐成为行业发展小趋势的前提下,行业对于相关标准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也希望监管部门能够尽早出台更细致、覆盖范围更广的婴幼儿辅零食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