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快讯

【行业】买肉松看准GB/T 23968!三招帮你轻松避坑

  • 日期:2025-10-08
  • 来源: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 阅读:8
  • 手机看



肉松因其香味浓郁、蓬松酥软而备受食客们喜爱。寿司海苔卷、肉松面包、肉松小贝,干嚼一口唇齿留香,撒在白粥上拌一拌,还是儿童的早餐神器。

图片
图片

那么

到底什么样的肉松才是好肉松?

肉松和肉粉松又有什么区别?

快来看看《肉松质量通则》(GB/T 23968-2022)能教给我们哪些实用的选购小门道吧。

图片

一、认准分类:避开“混淆款”

根据国家标准GB/T 23968,肉松产品分为肉松、油酥肉松、肉粉松、肉酥四类,选购时可优先关注前两类:

图片

1.首选“肉松”或“油酥肉松”:



这两类以单一畜禽瘦肉为原料(无熟豆粉添加),淀粉含量≤3.0g/100g,蛋白质含量更高,营养更纯粹,适合作为蛋白质补充。

比如传统太仓肉松就属于“肉松”类,纤维蓬松,口感软嫩,咀嚼能力较弱的低龄儿童也可适当摄入。

图片

2.谨慎选“肉粉松”和“肉酥”:



这两类允许添加熟豆粉【一级品可添加量(以配方计)≤10%、二级品可添加量(以配方计)10%-30%】,淀粉含量也更高(一级品≤15.0g/100g、二级品≤30.0g/100g),蛋白质含量相对低。

若选这类,需注意看配料表中熟豆粉的添加顺序(越靠前含量越高),且优先选一级品。




图片

二、看标签与外观:细节藏着“安全信号”

图片

1.必看标签信息:



确认包装上是否清晰标注食品名称、产品类型或类别(如“肉松”“油酥肉松”)、配料表、执行标准(如“GB/T 23968”、“GB 2726”或者食品企业标准)、生产日期(距购买日期越近越好)、保质期、净含量和规格,以及生产厂家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避免购买“三无产品”。

图片

2.观察外观与气味:



 优质肉松颜色自然(如猪肉松呈金黄或浅棕,鸡肉松偏浅黄),无焦斑、无结块,用手捏能轻松散开;闻起来有自然的肉香味,无腥味、哈喇味。

图片

三、食用肉松:掌握“关键点”

图片

1.控制食用量:



肉松在加工过程中会添加食用盐、白砂糖等调味成分,即便选的是低钠款,仍含有一定的钠和糖分。儿童的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全,代谢能力远低于成人;肉松虽含蛋白质,但营养成分相对单一,且属于加工肉制品,若过量食用容易“挤占”其他营养素的摄入空间,成人也需要控制单次食用量,避免营养失衡,保障饮食多样性。


图片

2.儿童食用肉松时应关注:



不要影响主食与蔬菜摄入:肉松常作为辅食拌在粥、面条中,若用量过多,孩子可能因偏爱肉松口感而减少主食、蔬菜的食用量,导致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摄入不足,影响肠道蠕动和能量供给,长期易造成营养不均衡。

预防噎呛窒息:低龄儿童的吞咽和咀嚼能力仍在发育中,肉松的物理特性也存在一定安全隐患,控制用量能有效规避风险。肉松质地轻盈、纤维细密,若孩子单独大量食用或进食时哭闹、跑动,容易呛入气管,引发窒息风险。建议按“1小勺(约5g)”的量,搭配粥、米饭等湿润食物一起吃,能减少肉松在咽喉部的残留,降低呛咳概率。

图片

3.保存有讲究:



因为肉松脂肪含量较高,一定要注意保存。如果发现肉松出现“哈喇味”,这就是脂肪过氧化的表现,再吃可能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要把肉松放在干燥、阴凉、通风的地方,按照产品包装上标明的贮存条件保存。

开封后的肉松容易受潮结块或氧化变质,建议尽快吃完,避免因长期存放导致品质下降。

选品先看分类

买前读懂标签

吃时把控数量

跟着国家标准走

get肉松选购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