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日,由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主办,维乐夫集团协办的《菊粉》、《低聚果糖》国家标准第二次起草工作组会议及研讨会在京召开,会议就菊粉及低聚果糖国家标准征求意见送审稿的技术内容展开讨论,并对菊粉和低聚果糖作为膳食纤维、益生元的特质、应用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探讨。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副院长宋全厚、国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曹梦思、维乐夫集团董事长钱晓国出席会议并致辞。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王欣、量子高科首席科学家魏远安、BENEO研究所法规事务经理Caroline Bustandi、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营养与代谢中心技术总监董志忠、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副主任郭新光在研讨会上发表了精彩演讲。同时出席会议的还有行业专家、代表以及来自新华社、中国食品安全报等单位的媒体代表。
据记者了解,近年来,菊粉和低聚果糖作为可溶性膳食纤维和优质益生元在食品饮料、膳食补充剂、保健食品以及特殊医用食品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据Innova Market Insights公司的调查显示,2015年全球发布的含有膳食纤维的新产品中,含菊粉的新产品约为24%,低聚果糖处于第二位,超过总量的19%。2015年菊粉市场需求超过200千吨,预计到2023年销售额将超过32.2亿美元。其中亚太地区增幅最大,预计2023年亚太地区需求量将会超过495千吨。亚太市场的快速增加主要是因为中国、日本和印度需求量的大幅增加。
然而与市场高速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相关产品标准制订的滞后。据了解,2003年,我国才发布并实施了低聚果糖行业标准(QB 2581-2003);直到6年后,才晋升为国家标准(GB/T 23528-2009)。而菊粉目前还没有国家标准,只在2009年卫生部批准菊粉作为新资源食品的批文中规定了相应的质量指标。因此,要想规范并推动菊粉及低聚果糖行业发展,标准必须先行。
鉴于此,2016年12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先后下达了《菊粉》、《低聚果糖》国家标准的制修订计划。按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要求,由中国发酵工业研究院承担制修订的《低聚果糖》和《菊粉》两项国家标准已完成征求意见工作,即将审定。为进一步研究确认两项标准送审稿的技术内容,同时也为了加强行业在技术应用上的交流,由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主办,维乐夫集团协办,促成了此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