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婴幼儿配方乳粉食品安全系列报道之一——科学养殖安全产奶
编者按:婴幼儿乳粉质量安全关系下一代健康成长,关系千百万家庭幸福,关系国家民族未来。近年来,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食品安全“四个最严”的要求,不断创新婴幼儿配方乳粉食品安全监管方式,提高了婴幼儿配方乳粉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不断加强管理,完善制度建设,提高检验、检测能力,建立健全食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切实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我国乳制品质量安全状况明显改善,产业素质持续提升,产品质量稳步提高。
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婴幼儿配方乳粉食品安全生产水平,记者来到我国乳制品生产大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部分乳制品生产企业,了解其从牧场管理、生产控制、销售追溯等全过程,努力提高食品安全生产水平,用实际行动,确保了婴幼儿配方乳粉食品安全。
按照地球纬度划分,南、北纬40-50度之间是世界公认的奶牛黄金带。因为这一区域内草原常年被温带气候所环绕,湿润多雾的空气虽然不利于谷物的生长,但却为多汁牧草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而以牧草为食的奶牛自然也能生活得舒适健康,为人们带来高产、高品质的奶源。
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国奶牛饲养情况,记者来到处于这一奶牛黄金带上的黑龙江省兴凯镇、安达市等地,了解从种植牧草、奶牛养殖、科学挤奶及运输、喷粉等全过程,通过实地走访,记者对好草、好水、好空气才能产好奶有了一个更加科学、理性的认识。
好水好草产好“料”
都知道我国东北地区有与乌克兰大平原、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相媲美的大片黑土地,以及呼气为霜、滴水成冰的寒冷天气,但是可能人们不够了解,东北地区还有一个与俄罗斯境内湿地连成一片,拥有2225平方公里,世界最大的三块湿地之一——兴凯湖湿地,以及坐落于黑龙江省西南部,南缘是辽河湿地,地处东北亚湿地腹心区的中国奶牛之乡——安达。
因为这里有北纬45度和黑土带赐予的双重自然优势,空气清新,气候适宜,水草茂盛,导致这里很早就有养牛的传统和历史。黑龙江省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军喜告诉记者,牛是大牲畜,它的呼吸量非常大,如果牛呼吸的空气不好,“问题”空气会直接与牛的肺进行交换,肺再与血液进行交换,当空气中污染的细小微粒进入牛的血液后,这些微粒有可能进入牛的乳汁中。“牛吃什么草,饮用什么水,呼吸什么空气,就会直接影响其产奶的质量。”马军喜说。
黑龙江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奶源所在地密山市兴凯镇紧邻俄罗斯,俄罗斯那边没有工业,也没有工业污染,是名副其实的青山绿水。就在这一黄金奶源带上,完达山有近600万亩天然草原牧场,优良的生态环境成为完达山优质原料奶的自然资源基础。
安达,这里是世界三大优质草场之一,草原植被以羊草为主,这里的土壤是弱碱性土,水是弱碱性水。“每年7、8月,这些草就自然生长,无需人工播种、浇水、施肥”。黑龙江贝因美乳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郝东海坦言,黑龙江省每年都有几十天是在零下三十度,“天寒地冻”会杀死土壤中的有害生物,在黑龙江种植的牧草就像黑龙江产的大米一样,一年只生产一茬,牧草中的蛋白质、钙等营养含量非常高。
牛吃上蛋白含量高的饲料,其产奶的质量才高。但是因为进口饲料的成本太高,种植蛋白含量在14-15的紫花苜蓿需要近2000元一吨,从美国进口蛋白含量为20左右的紫花苜蓿需要3600元一吨,进口紫花苜蓿的价格远远高于国产紫花苜蓿价格。“所以我们拿出200亩试验田,试验性种植紫花苜蓿、苦麦菜、甜高粱等,如果种植成功,我们就开始大面积种植。”黑龙江顶鹤农业公司甘南分公司总经理甄井奎告诉记者,为了提高种植牧草的质量,在种植牧草过程中,他们先要检测土壤重金属含量是否超标,农业技术人员还要全过程监督,对种植牧草的下种日期、株距、行距、浇水量、施肥量等都要进行把控,例如种植玉米饲料,在收割时要测量玉米株的高度,玉米黄叶的片数,玉米穗的粒数。在给牛喂养精心搭配饲料前,还要对每一车牧草进行批批检验,例如检验牧草中的蛋白质、灰分、纤维素等,等检验合格后,才可以给牛喂养拌好的牧草饲料。
悉心呵护挤好奶
“我们牧场的牛和所有工作人员都同饮一井水。”完达山将军牧业兽医主管寇利军说,将军牧场是王震将军建立起来的,部队的组织意识特别强,部队的组织化优势也体现出对养殖业的严格程度、规范程度。马军喜告诉记者,现在从事牧业工作的不是普通农民,都是产业工人,再加上东北农业大学教授的智力支持和美国、以色列等国的技术设备保证,将军牧场的牛产的奶全部高于国家标准,甚至高于欧盟、美国标准。
现在完达山将军牧场的围栏里都是“娟珊”牛,该品种一头牛一年的单产是8吨左右,产量比较低,但是这种牛的抗病能力强。寇利军介绍说,牛是十月怀胎,怀胎那两个月就必须人工停止产奶,将这些营养用于繁育小牛犊。牛一年可以标准产奶305天,而且一头牛只产2.5个牛犊后就停止产奶,目的是为了提高产奶的质量。
“现在一个牛舍养殖480头牛,每天给牛投三次料,牛拉的粪便用刮粪板自动清理,现在每头牛每天要吃46公斤草料,一头牛的“饭钱”就是35元”寇利军说。牛的卧床非常舒服,最下面是一层胶皮,上面是一层海绵,“老外”来工厂参观时,时常会往牛的卧床上一跪,如果感觉自己的膝盖非常舒服,他们就会伸出大拇指。,因为牛休息得好,产的奶才好。
“每年冬天,我们会将牛舍的卷帘放下,虽然室外温度达零下20-30摄氏度,但是可以将牛舍内温度控制在零下10摄氏度,而且牛一年四季喝的水都是电加热温水,水的口感很好。”飞鹤甘南乳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忠良说。
如何判断牛是否生病?郝东海说,这就看牛是生了什么病,如果牛生病了是要对其进行隔离的。现在我们看到大型牧场的牛耳朵上都带有耳标,通过牛耳标传输的信号可以知道牛运动频率高低和牛身体温度发生变化大小等,从而判断牛是否生病。
“牛是大牲畜,一般情况下不会生病。”寇利军介绍说,现在每天早晨6点,下午15点,晚上21点,一天要挤三次奶,意味着每天要给牛喂养三次饲料,如果高产牛要喂养四次。
在挤奶前,先将这些牛赶到待挤厅进行排队,在头牛的带领下,所有牛将排队进入挤奶转盘,郭忠良说:“挤奶时我们要求挤奶工不准呵斥奶牛,要抚慰奶牛,而且要让奶牛听舒缓的音乐,让它们愉悦产奶。”
记者在完达山将军牧场了解到,在挤奶前,挤奶工都要对牛的乳头进行药浴清洗,药浴清洗完毕等候30秒钟后,再用比家里毛巾还干净的纯进口棉纸擦干净牛乳,通过这几个环节后,牛才可以上机器开始挤奶。
记者看到,当一头牛药浴完毕上挤奶转盘准备开始挤奶时,一个模仿小牛犊吸吮力度的四头吸乳器自动吸住牛的乳头,奶牛一边听音乐,一边被“愉快”的挤奶。
“我们可以通过电导率来判断其是否有乳房炎,如果有牛患有乳房炎,挤奶设备会自动识别并报警。我们每天都会通过设备来监测电导率,分析牛的身体健康情况,如果发现有牛患了乳房炎,我们会将这头牛分离出来,并将这一批次奶立即进行处理。”马军喜介绍说,牛在挤奶转盘上挤完奶后,这些奶会通过全封闭式的管道直接输送到储奶罐进行冷却。为了确保第二天挤奶和输送奶安全,每天晚上,这台从以色列进口的挤奶机会采用酸洗、碱洗和高温清洗的方式自动清洗全封闭式的输奶管道。
全程控制产好“粉”
“将储奶罐中的奶通过管道输送到每一辆运奶车上后,奶源基地管理人员会对奶罐车进行铅封管理,从而实现‘一罐一铅封’;每一辆运奶车都安装了视频监控定位系统,用GPS系统实现全球定位;保证24小时在线管理,确保了牛奶运输安全。”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蔚林聪说。
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助理副总裁王艳松介绍说,奶罐车来到工厂后不能直接卸奶,需要先行进行检验,检验指标通过9项国家标准和蒙牛40项检测指标全部合格后,奶罐车才可以进行卸奶。
“现在我们检测室有7名工作人员,每天要检测26台送奶车,每台车算是一个批次,每批奶要检测65项指标。”马军喜坦言,如果经检测发现其中任何一车奶有兽药残留,检测室工作人员就会将有关信息上报领导,先由化验室主任签字,品控部长签字,奶源部门签字,地方监管部门负责人拍照、记录、备案并签字后,当场对“问题”奶进行无害化处理。
祁月魁负责对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进行驻场监管,他站在公共安全检测车里的食品快检设备前,指着一个个瓶瓶罐罐和试剂盒说,为了提高检测效率,他们按照每天运送鲜奶车批次的15%进行抽检,用最快速度检测十几个核心重要指标,如果经检测没有问题,他们会尽快给出检测结果。
“我们一线的所有食品检测人员都经过培训,通过培训、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完达山品控部长吕月智说。
王艳松告诉记者,牛奶经检验合格后,就进入到卸奶环节,在卸奶过程中,只要工作人员将管道与送奶车链接,满满一车牛奶会通过管道输送到储奶仓,鲜奶就会源源不断的流入工厂,卸完奶后,奶罐车不可以立即离开,因为罐体内还剩有残余的牛奶,为了保证下一次装奶质量安全,这时需要给奶罐车洗一个“桑拿浴”,记者看到,奶罐车开到奶罐车清洗车间,用酸洗、碱洗和高温彻底清洗罐体后才会离开厂区,从而避免陈奶污染鲜奶的可能。
牛奶是非常容易滋生细菌的食品原料,所以车间所有的管道和设备工作一定时间后,工作人员就要对这些管道和设备进行长达4个小时的清洗。在蒙牛工厂,记者看到密密麻麻输送牛奶的不锈钢管道上都有一个个小阀门,这些小阀门都是一台台小型电脑,会自动控制原料和清洗液体的进出,从而确保清洗安全。
记者在蒙牛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车间、配料车间和蒸发干燥车间看到,由于生产工艺和等级不同,对这三个工段生产车间进行了密闭和严格区分,而且干燥塔的通风系统、上下水系统、电器系统都做了各种保护,确保生产安全。例如下水道使用了10毫米厚的不锈钢铺设,确保下水道不滋生细菌;通风系统是通过H13过滤系统过滤,这个过滤过滤后空气的洁净度相当于手术室的空气洁净度,意味着每一罐奶粉都是在手术室的环境下生产的;为了防止机器在运转过程中掉下的属屑,在奶粉罐装入口处会有电磁铁吸附机器运行磨损过程中掉下碎屑;奶粉生产线每分钟灌装55罐奶粉,并且有专门设备在给罐体内充氮气,目的是让奶粉中的的脂肪不被氧化,以确保奶粉质量安全。
关注婴幼儿配方乳粉食品安全系列报道之二——打通最后一公里
编者按:婴幼儿乳粉质量安全关系下一代健康成长,关系千百万家庭幸福,关系国家民族未来。近年来,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食品安全“四个最严”的要求,不断创新婴幼儿配方乳粉食品安全监管方式,提高了婴幼儿配方乳粉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不断加强管理,完善制度建设,提高检验、检测能力,建立健全食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切实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我国乳制品质量安全状况明显改善,产业素质持续提升,产品质量稳步提高。
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婴幼儿配方乳粉食品安全生产水平,记者来到我国乳制品生产大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部分乳制品生产企业,了解其从牧场管理、生产控制、销售追溯等全过程,努力提高食品安全生产水平,用实际行动,确保了婴幼儿配方乳粉食品安全。
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是一个能够连接生产、检验、监管和消费各个环节,让消费者了解符合卫生安全的生产和流通过程,提高消费者放心程度的信息管理系统。近年来,我国乳制品生产企业加大了食品安全生产检验、追溯系统建设,提高对婴幼儿配方乳粉的检验检测力度,严格生产全过程安全控制,打通最后一公里,确保销售的每一罐奶粉可追溯。
反复“校验”生产参数
在蒙牛办公室,一张全国地图显示在蒙牛集团食品安全质量实施监控平台可触摸大屏幕上,这个屏幕正中央,蓝色、绿色小圆点显示了蒙牛在全国20多个收奶区域分布,用手触摸其中任何一个小圆点,都可以了解该牧场的有关情况。
2016年5月31日,来自银川市天佑牧乐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原奶兽药残留≤1.05呈阳性,拒收。拒收原因分析显示:经排查,该牧场使用消炎膏(含有头孢菌素类)对乳头进行消炎;因人为疏忽,未按照乳头清洗程序处理,导致挤奶时药物混入牛奶中。整改措施:1、更换挤奶工;2、有关用药环节除进行培训外,关键环节进行目视化提示。整改跟踪:1、挤奶工已被调整岗位;2、挤奶厅张贴乳房清洗消毒流程规范图示;3、现场观察,当班工人都能按流程执行。
“对于不达标的原奶及其人员的处理,我们就是这么‘绝情’”。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助理副总裁王艳松说:“通过这个蒙牛集团食品安全质量实施监控平台,我们可以第一时间知道全国各地蒙牛牧区收奶情况,该平台起到了一个信息及时沟通、问题及时反馈,管理及时跟进的作用。”
记者在蒙牛实验室看到,该实验室用西门子研发的实验室管理系统(LIMS)管理牛奶从卸奶开始到产出一罐奶粉的全过程。例如,原奶进入工厂后,LIMS系统就会自动派发一个检测任务,为了确保检测准确,LIMS系统对每检测一项内容都会对应一个批次。
“牛奶进入工厂后,检测室工作人员听到LIMS系统命令后立即去取样,然后进行检测,接下来,检测室工作人员就可以按照LIMS系统内所设定的几十项检测指标逐项开展检验,确保了检测数据完整”。内蒙古欧式蒙牛乳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经理王成保说。
牛的饲养环节非常复杂,牛吃的原料不同,其产的奶就不同,从而导致生产的终端产品不同。王艳松认为,乳制品生产企业涉及到两个行业,一个是农业,一个是工业,乳制品生产企业要深入研究好这两个行业,才能确保最终端婴配奶粉安全。
例如在农业源头,牛是个很敏感的动物,牛群有它自己的特性,原本牛应该在草原上自由自在生活,可是现在将牛集中统一饲养,改变了它的生活状态和环境,但是又得保证其产奶的各项指标安全,所以需要给牛吃含有各种天然微量元素的牧草调配的饲料。又因为国家对乳制品的检测标准是恒定的,所以LIMS系统的检测标准是按照有关标准提前设定好,如果要生产出符合LIMS系统检测的各项测标准值,就要求牧场在饲养奶牛时给牛吃的饲料和饮用的水要恒定,“如果轻易给牛换一种牧草饲料或者换一种饮用水,都会影响各种检测值,导致LIMS系统自动判定其检测值不达标或者超标,会导致所有产品和标准都得推倒重来,这对企业是难以承受之重。”王艳松说。
以前他们比较看中对检验结果的控制,现在更加关注对整个生产过程的控制。因为每个要素都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控制方法进行“校验”,例如清洗消毒环节,只要控制好清洗消毒时间、消毒液的流速、浓度和温度可以了。如果管道老化,消毒液在管道中的流速就会发生变化,通过判断流速发生的变化来判断设备是否老化。王艳松说:“因此我们有专人负责对生产管道进行清洗消毒,并时刻对其进行过程校准,只要消毒液在消毒过程中的时间、流速、浓度、温度都一样,就可以证明仪器设备安全、管道安全。通过对过程控制,将食品安全风险控制前置。”
检验牛奶的每个细胞
“在生产过程中,我们对每一罐奶粉的信息进行采集,并且将采集的信息生成唯一编码,这个唯一编码就是该产品的身份证号码。现在伊利生产的每一罐、每一盒、每一袋产品的底部都印有可追溯的方形的二维码。”伊利公司风险监控中心负责人张晓东说。
如果消费者想要知道自己购买奶粉的相关信息,可以在360安智市场和苹果商店下载一个“食品溯源”APP,打开这个APP扫描印在罐体下面的二维码,马上可以看到其购买奶粉的名称、净含量、生产工艺、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只要点击下方链接,还可以看到这听奶粉的检验报告及其生产班组、产品检验人员、审批人员等相关信息。
作为食品追溯环节的重要一环,伊利建设了2000平方米检测中心,该中心配置了近50台大型精密仪器,总投资近3000万元,可以容纳上百名食品安全检测人员同时开展工作。
该检测中心的检测能力如何?据利集团创新中心工作人员张立佳介绍,该平台专门用于检测抗生素、激素等物质的仪器精确度非常高,可以监测出牛奶中十亿分之一的物质,意味着一千吨牛奶中含有一克抗生素、激素等物质都可以被该仪器检测出来。
完达山品控部长吕月智告诉记者,他们每天要在实验室检验原奶和半成品、成品奶粉的脂肪、蛋白、水分、杂质、菌落总数、大肠杆菌等几十个检测指标,例如现在一个小时就得检测一次半成品婴幼儿配方乳粉,其中检测任何一个指标不合格都被“一票否决”。
吕月智坦言,过去他们对生鲜乳一般不检测体细胞,只检测菌落总数,只要菌落总合格就可以。但是菌落总数合格不一定体细胞合格,所以现在以检测牛的体细胞为验收标准,只要牛的体细胞不合格,这个产品就判定不合格。
为什么要以检测牛的体细胞是否合格为判定标准?因为只有牛患有乳房炎等疾病时,身体内的白细胞比较活跃,说明其正在与细菌做斗争,其体细胞才会增高;当身体内就会超过40万个体细胞时,按照欧盟规定这时的奶不合格。
记者在完达山实验室看到,实验室工作人员将来自兴旺线、云山-2线、卫星线、8牧线、6牧线等十几个奶样晃匀,然后放入瑞典FOSS公司产的IX近红外线分析仪内,几十秒钟后就可以检测出乳粉理化指标,工作人员通过对比检测值,从而快速指导乳粉生产。
“整个程序全程封闭,任何人都无法修改检测数据,这样可以确保检测数据全程可追溯,确保了产品安全。”吕月智说。
追溯到每一位消费者
编号为0004709696的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国大药房婴幼儿配方乳粉电子追溯卡持有人孙永利的信息出现在收银台电脑上。电脑里显示出孙永利的家庭住址为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大红城乡大红城五队***,他的出生日期、妇科保健、孕产期用药等几十项个人信息全部显示在电脑上。
“如果消费者没有办理婴幼儿配方乳粉电子追溯卡,就无法在药店购买婴幼儿配方奶粉。”国大药房一门店店长陈红霞说。
记者在国大药房看到,各品牌奶粉占据了药店2个专柜,奶粉专柜正中间贴了一张由呼和浩特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监制的婴幼儿配方乳粉销售试点药店许可证书,一个婴幼儿配方乳粉电子追溯卡办理及使用规范宣传告示矗立在该柜台旁边,该告示详细介绍了办卡流程和使用的重要性。
购买奶粉本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现在需要消费者办卡后才可以购买,如此繁琐的购买程序,消费者乐意么?
陈红霞说:“推广追溯卡前接受了国大药房总部的系统培训,在推广过程中,需要给消费者解释婴幼儿配方奶粉国家政策和追溯到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性,经过我们耐心讲解,其实消费者自己也想知道自家宝宝食用奶粉的溯源情况,一般顾客都比较认可。”
办理追溯卡给消费者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是,今天爸爸妈妈来买奶粉,明天爷爷奶奶来买奶粉,因他们并不知道奶粉的段数,有些时候会买混了。现在有了这张追溯卡,无论谁来药店购买奶粉,只需要告知销售人员办卡人的姓名或者追溯卡号,就可以查询这位消费者前期购买的产品记录,可以避免消费者买错奶粉。陈红霞介绍说,这张卡可以在呼和浩特市50多家药店通用,而且使用这张追溯卡还有一个好处,如果某一罐“问题”奶粉经消费者投诉,我们药店可以对这一批次奶粉进行召回,并且可以精准通知到购买这一批次奶粉的消费者。
“我们店有5名专门负责奶粉的质量负责人,电子质量档案和索证索票制度管理得非常严谨,确保了药店销售出去的每一罐奶粉质量安全。“自从2014年5月30日使用该追溯卡以来,我们药店没有销售过一罐问题奶粉。”陈红霞说。
内蒙古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管局食品流通处处长特孟介绍说,内蒙古共有一万多家药店,现在有一千多家药店销售奶粉。“药品销售企业欲申请成为药店销售奶粉试点单位,需要其按照GSP有关要求,建立追溯体系,完善药店索证索票等各项规章制度。”特孟说。
药店为什么愿意去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申请成为药店销售奶粉试点单位?特孟表示,申请成为试点销售单位有以下好处,首先可以扩大药店的销售范围,提高其销售收入;其次,该药店规模、档次及其管理水平要达到一定标准才可以销售奶粉,可以让销售奶粉成为药店“身份”的象征。而作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就是要在销售环节要把好关。从而打通从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企业到消费终端这最后一公里。
关注婴幼儿配方乳粉食品安全系列报道之三——“重拳”出击科学“亮剑”
编者按:婴幼儿乳粉质量安全关系下一代健康成长,关系千百万家庭幸福,关系国家民族未来。近年来,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食品安全“四个最严”的要求,不断创新婴幼儿配方乳粉食品安全监管方式,提高了婴幼儿配方乳粉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不断加强管理,完善制度建设,提高检验、检测能力,建立健全食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切实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我国乳制品质量安全状况明显改善,产业素质持续提升,产品质量稳步提高。
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婴幼儿配方乳粉食品安全生产水平,记者来到我国乳制品生产大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部分乳制品生产企业,了解其从牧场管理、生产控制、销售追溯等全过程,努力提高食品安全生产水平,用实际行动,确保了婴幼儿配方乳粉食品安全。
婴幼儿配方乳粉的质量安全,既是重大民生问题,也是重大政治、经济、社会问题。近年来,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按照“四个最严”,加大对婴幼儿配方乳粉监管力度,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方式,取得了明显的监管效果,确保了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
一把手工程
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将婴幼儿配方食品做为特殊食品进行管理,体现了国家对这一产品的高度重视。“我们严格对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进行注册,从原料进厂到成品出厂全过程质量控制,对出厂的婴幼儿配方乳粉实施逐批检验,确保了婴幼儿特殊人群的食品安全。”内蒙古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杨玺说。
目前,内蒙古区有72家乳制品生产企业,乳制品产量达293.6万吨,乳粉生产企业50家。经过6年2轮清理整顿,现在还剩下6家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6家企业年产7.4万吨婴幼儿配方乳粉。
截至2015年底,黑龙江省现有获证乳制品生产企业73家,规模以上企业53家,日处理鲜奶能力达2.1万吨。2015年,全省鲜奶加工量570万吨;乳制品产量达191.4万吨,约占全国的7%;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31家,占全国同类生产企业总数30%,产量17.5万吨(行业统计),按全国产量60万吨估算约占30%,黑龙江是全国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最多、产量最大的省份,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基地。
国家乳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姜毓君表示,黑龙江有天时地利人和之便。所谓天时,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对乳业高度重视并大力投入。所谓地利,黑龙江省处于黄金奶源带,这里的青山绿水,可以生产好牧草,这里的气候可以养殖高质量奶牛。所谓人和,这里有国内最早成规模养殖和乳品加工的传统,而且东北农业大学是国内最早研究乳制品的高校,并且同时拥有国家乳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乳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这两个国家顶级科研平台,所以该学校可以为黑龙江省乳制品生产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
“婴幼儿配方乳粉在黑龙江省是一把手工程。省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国才亲自抓”,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巡视员张守文坦言,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组建了乳制品监管处,这是全国唯一完整的乳制品监管机构,其职能是对乳制品从生产、流通、销售全程监管。而且组建乳制品处的工作人员都是专门学习食品、食品卫生、检验、畜牧兽医的专家级人才,还有一部分是从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药品监管处有国家GMP和GSP资格证的监管人员划入乳制品处,用管理药品生产企业的方法管理乳制品。
张守文介绍说,为了做好婴幼儿配方乳粉安全监管工作,省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国才要求扎实推进婴幼儿配方乳粉“三尖工程”。首先是“舌尖工程”。婴幼儿配方乳粉的质量安全直接关系下一代健康成长,关系到亿万家庭的幸福和国家民族的未来。因此,必须千方百计地保证婴幼儿舌尖上的安全;其次是“刀尖工程”。面对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的高风险和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零容忍,监管人员如同在刀尖上跳舞,风险高、压力大,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要将巨大压力变为强大的监管动力;第三是“心尖工程”。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和眼睛一样,把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时刻放在心尖上,一刻不能疏忽,丝毫不能马虎。
开展食品安全生产规范体系检查
“我们严把准入关,首先从加强许可这个关口入手,将不符合要求的企业挡在市场之外。从2013年年底开始,内蒙古区局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婴幼儿配方乳粉奶源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方案》,开展了婴幼儿配方乳粉专项整治行动。经过6年2轮清理整顿,现在还剩下6家婴配企业。”内蒙古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管局食品生产监管处处长丁勇介绍说, 2015年6月,内蒙古区局出台了《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过程检查指南》,这个指南的出台解决了监管标准化、基层监管人员不会监管和监管力度不够的问题。而且区局还不断创新检查方式,借鉴食品安全生产规范体系检查的工作方法,对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开展检查。
食品安全生产规范体系检查与平时监管的异同点是:平时监管是点上监管,是一个时段上的监管;食品安全生产规范体系检查是一个线上的监管,要查这个时间一年以来的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实情况。“在食品安全生产规范体系检查过程中,我们采取物料平衡的手段进行检查。例如,在一段时间内,你进多少原料,就应该出多少产品,这个数据应该是平衡的,如果投入产出的数据对不上,说明其生产肯定有问题。”丁勇说。
“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创新食品安全监管,不但制定了食品安全质量受权人制度和食品追溯制度,而且率先在全国开展了婴幼儿配方乳粉的配方论证工作。对企业增加新品种配方进行专家论证,严格审查新产品配方的安全性、合规性、营养性、质量可控性,严格执行一个配方生产一个产品要求,达不到标准的一律不予发证。”张守文说。
“我们的管理方式包括驻场检查、飞行检查、日常检查、量化分级管理等监管方式,要求结合当地乳制品生产企业规模和企业主体意识、管理队伍、生产条件等情况,选择适当的监管方式开展监管。”黑龙江省局乳制品监管处处长张叶莉介绍说,黑龙江省对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实施分级监管,即按照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状况对企业进行分级实施差别监管,由低至高依次分为A、B、C三级。检查频次由低至高量化分为I(绿)、Ⅱ(黄)、Ⅲ(红)三档,分别对应不同频次的日常检查。
“企业1年内如果在国家或省级监督抽检中出现1次致病菌、重金属等高风险指标;或连续出现2次营养素指标;或风险监测中连续出现2次风险指标等6种情况的,一律列入C级监管。”张叶莉说。目前,黑龙江省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A级有9家,B级有11家,C级有11家。对于11家C级企业,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要求,将严格落实每周一次的检查制度。
严格质量受权
“牛奶只是个原料,牛奶本身并不复杂,婴幼儿配方奶粉关键在配方两个字。”张守文坦言,为了让婴幼儿配方乳粉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要求,所以还要在牛奶中添加几十种营养素,还要验证每一项营养素是否达到国家标准,就需要对牛奶及其各种添加的营养素进行检测。为了确保婴幼儿配方乳粉全产业链的质量安全,监管部门要对生鲜乳入场前、生产过程中奶粉半成品、包装好出厂后的奶粉进行检验。
按照《黑龙江省乳制品生产企业实施质量安全受权人制度》的要求,目前,黑龙江省所有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都严格落实质量受权人制度,探索质量受权人考评机制,将监管部门考核与企业互查互评相结合,从根本上强化质量受权人的责任意识和履职能力,让内行查内行,实地考核质量受权人履职尽责情况和业务水平。
要开展好质量互评工作,需要有更为专业的食品安全监管人员。“黑龙江省局采取上门培训和专业培训方式,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监管队伍素质。3年来,经过省、市、县三级不断培训,黑龙江省乳制品监管队伍的监管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张叶莉说。
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是内蒙古区局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提高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的管理水平,该局加大对《食品安全法》、《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过程检查指南》、《食品生产许可指南》等培训,培训后效果明显。“2014年11月,在国家风险监测中发现一家企业产品中含有塑化剂,超过风险控制值,很长时间企业都没有查找出问题根源,于是我们组织监管小组进入企业,帮助企业一同排查。经过排查,发现是企业使用的植物油在输送过程中出了问题,导致其产品塑化剂超出风险控制值。”内蒙古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管局副局长张永强说。
在销售环节,内蒙古区局开展了婴幼儿配方乳粉进药店销售试点,加强对婴幼儿配方乳粉销售环节的监管。张永强介绍说,自2013年国家开始对婴幼儿配方乳粉实施抽检至今年5月,已经抽查这6家企业288个批次婴幼儿配方乳粉乳粉,一个婴幼儿配方乳粉的全检项目是65项,再加上允许添加的其他项目,一个批次会检测近70项,没有检出一个批次一个项目不合格。
6月8日,国家总局发布了《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共6章49条,将于2016年10月1日起施行。《办法》的出台,将进一步督促企业科学研发设计配方,提高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研发能力、生产能力、检验能力要求,确保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