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2017年即将翻篇,不过负责奶粉配方注册的食药总局还在加班加点。
昨晚,食药总局在官网上公布了最新一批婴幼儿奶粉配方注册获批的名单,包括来自澳优、完达山、南阳世宗、贝因美、华丹、欢恩宝、宜品、陕西省定边县乳品实业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的40个配方获批。
从今年8月3日晚间首批名单公布算起,截至昨晚,食药总局已批准了907个奶粉配方。此前,食药监总局曾经表示要力争在年底完成约900个配方审批,保证市场供应充足。
言犹在耳,随着昨日晚间最新一批名单放出,这也意味着这个目标已经实现了。而“分食”到这些配方的120多家企业终于可以头戴一顶“圣诞小红帽”愉快地迎接2018年了。
附表:2017年12月22日公布的名单
据小食代整理,截至昨晚,累计已获奶粉配方注册的企业和配方如下。
从绝对数量看:从表中可以看到,拿到注册配方最多的是贝因美,数量达到51个,可以说是非常突出;获批配方数超过30个(含)的有飞鹤、蒙牛系等;超过20个的有伊利、明一、澳优、雀巢惠氏系等;配方超过10个的有君乐宝、健合系、美赞臣、圣元、雅培、达能系、摇篮、宜品、西安银桥系、陕西和氏乳业、陕西百跃优利士等。
手上有这么多配方,意味着有关企业不但可以做好2018年以后自己核心产品的生产,而且对于一部分公司来说,这更意味着额外的财源——在“新政”实施后,它们能够承接到那些事实上源自以往第三方需求的订单。
(资料来源:《供需双振,拐点曙熹》,中信证券,2017年6月)
如果只从老资格的“洋品牌”角度看:雀巢惠氏系是拿下最多配方的组合,合共获批配方数为20个,这也匹配了该组合在华的奶粉市场份额的地位。此外,中国奶粉市场里的强劲外资竞争者如达能、美赞臣、雅培手握的配方数量也都在10个或以上。加上获得6个配方的菲仕兰,这意味着中国奶粉市场上那些传统洋奶粉“老兵”一个都没有掉队,在一般贸易的战场上顺利会师2018年。
如果从奶粉是否进口的角度看:截至目前,进口产品(即在海外工厂生产者)获批的配方有192个,约占目前总配方数量超过两成,剩下接近八成的就是非进口产品的配方。
如果从进口地看:欧盟是大赢家,来自欧洲的获批配方占进口总数轻微过半数,当中尤以爱尔兰、荷兰为主力军。此外是大洋洲,约占进口比例的三分之一。
从获批数量比例看:获批配方最多的前5大企业(含并列排名者)其配方数约占目前获批配方总数比例超过两成,前10大企业则超过45%。最后,我们来展望一下。今天是2017年12月23日,距离中国奶粉配方注册制实施最关键的2018年1月1日只有9天时间了。那么明年1月1日之后,奶粉行业会发生什么呢?
根据食药总局的规定,自2018年1月1日起,在中国境内生产或向中国境内出口的婴幼儿配方乳粉应当依法取得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证书,并在标签和说明书中标注注册号。
这也意味着,截至明年元旦还没有拿到奶粉配方注册的境内生产企业,必须停产。
不过,在2018年1月1日之前生产的未通过配方注册的婴配奶粉依然可以在市场上销售,境外生产企业在2018年1月1日前生产的婴配奶粉,也可进口并销售至保质期结束。
对于在境外生产的企业来说,如果还没有拿到配方注册,那要么准备好2018年1月1日前生产的婴配奶粉以为新政实施后做好充足库存,要么就只能走跨境购的路子。
此外,尽管过渡期眼看就要结束了,但在明年1月1日前未拿到配方注册的婴配生产企业,仍可以继续申请配方注册。
“当然这个注册不是说到今年就截至了,以后还是继续注册的,不是说今年一定要注册完。”小食代注意到,在12月11日-12日举行的“2017央视财经论坛暨中国上市公司峰会”上,国家食药监总局食品安全监管一司司长张靖如此表示。
最后要强调的是,即使企业获得奶粉配方注册也并非一劳永逸。没有迹象显示,中国严管奶粉的态势会在2018年就松懈,食品安全永远在路上。此外,企业手握的配方有没有市场,最终还需要中国消费者说的算,前途需要在竞争中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