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快讯

【行业】变质食品应立即舍弃,继续食用可能会中毒

  • 日期:2024-11-17
  • 来源:南方报业
  • 阅读:413
  • 手机看

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相继发生,由鲜湿粉(如河粉)、凉皮及泡发木耳引起的米酵菌酸中毒事件。

米酵菌酸中毒是一种致死率较高的由细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常见的食品有三类,发酵玉米面制品、变质鲜银耳、发酵薯类制品。发酵玉米面制品有酸汤子、臭碴子、糯玉米汤圆、吊浆粑等;发酵薯类制品有马铃薯粉条、甘薯面、山芋淀粉等。

根据地域特色,北方以酵米面制作的酸汤子等为主,南方多以大米浸泡磨粉制成米浆再高压喷蒸定型做成的河粉等食品为主。

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环境可大量生长繁殖,其中26℃~28℃ 是最佳产毒(米酵菌酸)温度。近期的气温正适合此菌繁殖和产毒。

米酵菌酸中毒有毒性强、病死率高、耐高温等特点。

米酵菌酸中毒发病急,潜伏期一般为30分钟至12小时开始出现中毒症状,会损伤肝、脑、肾等实质脏器。目前尚无明确的特效解毒药,一般对症治疗和脏器支持治疗为主。米酵菌酸中毒病情发展迅速,病死率极高,可达40%~100%。

米酵菌酸可耐120℃高温,一般的加热烹调方法不能完全破坏其毒性,同时脂溶性毒素特征也导致在体内不容易清除排出米酵菌酸。所以,发现变质食品应立即舍弃,不要抱有侥幸心理继续食用。

米酵菌酸中毒潜伏期一般是30分钟至12小时,少数人24—48小时开始出现中毒症状。最初症状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腹胀腹痛,部分病人出现腹泻。米酵菌酸中毒病情发展迅速,重度中毒患者可在短期内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

发生中毒时,一定要尽快催吐,减少米酵菌酸毒素的吸收,及时将患者送往医院救治,同时要保存剩余的食物及呕吐物,利于医院诊断。

如何预防米酵菌酸中毒?首先,不自制、使用酸汤子等发酵米面食品;不食用长时间浸泡的黑木耳。再者,购买新鲜的、保质期内的食材;购买食物时尽量选择小包装,不囤积食物。储存食物时,选择低温干燥、通风的环境,避免阳光直射。发霉食品及时处理掉,绝不可冲洗或去除霉变部分继续食用。